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送劉常父秋試兼簡行父》
全文:
良樂佇目思驥子,工師擇材須杞梓。
劉家昆寧近是用,直干百圍日千里。
戲彩之暇西雞窗,平挹千古如探囊。
尺箠政自無堅(jiān)強(qiáng),況腰烏號手魚腸。
鄉(xiāng)邦驚嘆有此客,一筆與翁箭鋒直。
秋賦春闈溷子爾,老子賀書已濡筆。
香名聯(lián)翩?zhèn)骼镩偅閷m貝闕方權(quán)輿。
他年日奉平反笑,更勝而今讀賀書。
參考注釋
尺箠
1.短鞭。 宋 蘇軾 《兩橋·西新橋》詩:“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蕭然無尺箠,欲構(gòu)飛空梯?!?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則導(dǎo)以尺箠策馬帶眼紗,與京師幕寮無異矣?!?/p>
2.謂嚴(yán)刑峻罰。 明 高攀龍 《<嵩臺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肅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肅然而不敢犯之心,豈得之尺箠間哉?”
3.比喻御事的權(quán)力。 宋 蘇軾 《送周朝議守漢州》詩:“莫輕 龔遂 老,君王付尺箠?!?/p>
4.喻少數(shù)兵力。 宋 陳亮 《酌古論·桑維翰》:“茍能順其勢,雖尺箠可以夷之,而況 靈武 之眾乎!”
堅(jiān)強(qiáng)
(1) 堅(jiān)固,不可摧毀;不動搖
堅(jiān)強(qiáng)不屈
(2) 使堅(jiān)強(qiáng)
堅(jiān)強(qiáng)信心
烏號
(1).《淮南子·原道訓(xùn)》:“射者捍烏號之弓,彎棊衛(wèi)之箭?!?高誘 注:“烏號,桑柘,其材堅(jiān)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橈下,勁能復(fù)巢,烏隨之,烏不敢飛,號呼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説 黃帝 鑄鼎于 荊山 鼎湖 ,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 黃帝 ,不能也。烏,於也;號,呼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焙笠浴盀跆枴敝噶脊!短接[》卷三四七引 漢 陳琳 《武庫賦》:“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之二:“百發(fā)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迥照蓮?!?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休得把烏號架,休得把青莖射?!?/p>
(2).表示對死者哀悼。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廬江水》:“﹝ 匡俗 ﹞屢逃徵聘,廬於此山,時(shí)人敬之。 俗 后仙化,空廬猶存。弟子覩室悲哀??拗┠?,事同‘烏號’?!?宋 葉適 《何參政挽歌》之二:“佳哉鳳凰壠,悲甚付烏號?!?/p>
(3).稱人死亡的敬辭。《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jì)論》:“及回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yīng)運(yùn)之名,而未覩為君之德也?!?/p>
魚腸
(1).魚腸子?!稜栄拧め岕~》:“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南朝 梁 王僧孺 《詠搗衣》:“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2).指書信。 唐 李嶠 《素》詩:“魚腸遠(yuǎn)方至,雁足 上林 飛?!眳⒁姟?魚書 ”。
(3).古寶劍名。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歐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古劍有沉廬、魚腸之名……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脇,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元 陳基 《群珠碎傷吳帥潘元紹眾妾作》詩:“明珠買得 緑珠 心,欲揮魚腸掃妖彗?!?吳梅 《檢點(diǎn)》詩之三:“ 荊卿 匕首竟通靈,雪憤魚腸恨血腥?!?/p>
陳造名句,送劉常父秋試兼簡行父名句


猜你喜歡:
-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荀子·不茍》
-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 君不見管鮑貧時(shí)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于己也。墨子《墨子·49章 魯問》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釋正覺〔宋代〕
- 同陳六侍御寒食游禪定藏山上人院武元衡〔唐代〕
- 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李清照〔宋代〕
- 子楚寄吏報(bào)章復(fù)用前韻再寄篇王洋〔宋代〕
- 樂大夫挽詞五首駱賓王〔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