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文征明的《念奴嬌·中秋對月》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能感受到那兒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愿意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zhuǎn)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佳節(jié)(中秋)快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注釋
偃蹇:驕橫;傲慢;盛氣凌人。
嵯峨:屹立。
儔侶:伴侶;朋輩。
簡評
此詞浮想殊奇,造語浪漫,對月之人似親昨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詞人貌似仙人,而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人間天上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雜錯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兩結(jié)拍,上結(jié)“欲跨彩云飛起”,有超俗之想,下結(jié)“莫負廣寒沈醉”,又顯感傷,大起大落中,將矛盾的心態(tài)淋漓吐出。文征明名句,念奴嬌·中秋對月名句


猜你喜歡:
- 蓋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班固《漢書·傳·司馬遷傳》
- 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 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
-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洪應明《菜根譚·概論》
- 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