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名句出處
摘自《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指人愿意為知遇自己的人而獻身。
原文摘要:
魯在北,旦夕興兵,侵犯璋界,甚不自安。專人謹奉尺書,上乞鈞聽。倘念同宗之情,全手足之義,即日興師剿滅狂寇,永為唇齒,自有重酬。書不盡言,耑候車騎?!毙驴串叴笙?,設宴相待法正。酒過數(shù)巡,玄德屏退左右,密謂正曰:“久仰孝直英名,張別駕多談盛德。今獲聽教,甚慰平生?!狈ㄕx曰:“蜀中小吏,何足道哉!蓋聞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張別駕昔日之言,將軍復有意乎?”玄德曰:“備一身寄客,未嘗不傷感而嘆息。嘗思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蜀中豐余之地,非不欲?。荒蝿⒓居裣祩渫?,不忍相圖。”法正曰:“益州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也,今劉季玉不能用賢,此業(yè)不久必屬他人。今日自付與將軍,不可錯失。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語乎?將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伯樂
相傳春秋時秦國人,名孫陽以善相馬著稱?,F(xiàn)在引申為善于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不但指個人,還可以用于集體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唐· 韓愈《雜說》
知己
(1) 了解、賞識自己
(2) 親密的朋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關系密切的
知己話
羅貫中名句,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名句


猜你喜歡:
-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陸游〔宋代〕
- 木蘭花(壽伯母太夫人上官氏)鄒應龍〔宋代〕
- 十方普覺寺瞻禮乾隆〔清代〕
- 題關槐洋菊九種·其四·蜜蠟蓮乾隆〔清代〕
- 篙師嘆錢時〔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