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枋得的《贈道士阮太虛何存齋》
全文:
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煩惱。
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
相逢不下馬,各自尋蓬島。
前生非親契,今生如何好。
本來無因緣,安得有果報。
來非人捉來,到是天送到。
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齊倒。
春風(fēng)縛不住,秋月蝕愈皎。
莫登時貴門,談天恨欠早。
對面不相識,開口便激惱。
譬如弄雜劇,徒取傍人笑。
道我是風(fēng)顛,知我已明了。
莫愁我饑渴,天廚食天飽。
真宰善解家,未敢與道。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道
(1).謂耳、目、鼻、口及下*體之前后二孔?!豆茏印ぞ枷隆罚骸八闹煌?,六道不達(dá),曰失?!?尹知章 注:“六道,謂上有四竅下有二竅也?!?/p>
(2).佛教語。謂眾生輪迴的六去處: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 南朝 陳 徐陵 《報德寺剎下銘》:“三心斷縛,六道除怨?!薄缎绿茣じ缔膫鳌罚骸?西域 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嚇愚欺庸。”
四生
佛教分世界眾生為四大類:一、胎生,如人畜;二、卵生,如禽鳥魚鱉;三、濕生,如某些昆蟲;四、化生,無所依托,唯借業(yè)力而忽然出現(xiàn)者,如諸天與地獄及劫初眾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梁 高祖 武皇帝 紹隆三寶,弘濟(jì)四生。” 唐 王維 《為僧等請上佛殿梁表》:“然后以無礙慧,大化羣物,將使四生皆度。”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三折:“想我佛門中,自一氣纔分,三界始立,緣有四生之品類,遂成萬種之輪迴?!眳㈤啞斗ㄔ分榱帧肪戆?font style="font-size:10px;" color="#ffffff">*九。
煩惱
(1) 煩悶苦惱
自尋煩惱
(2) 煩擾
那伙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蕩寇志》
謝枋得名句,贈道士阮太虛何存齋名句


猜你喜歡:
- 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wèi)侯。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佚名《黃帝四經(jīng)·經(jīng)法·論約》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千虛不如一實。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
- 東湖十景·其五·洲上百花葉蘭〔元代〕
- 木末亭觀雨申佳允〔明代〕
- 東窗偶書陸游〔宋代〕
- 寄青浦丞李青立王士禎〔清代〕
- 無馀居士齋壁有沈傳師游道山岳麓詩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韻司馬樸〔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