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铚的《次韻國香詩》
全文:
百花零落悲春晚,不復(fù)林園門可款。
待花結(jié)實(shí)春已歸,到頭只有東家管。
楚宮女子春華敷,為云為雨皆有余。
親逢一顧傾國色,不解迎人專城居。
目成未到投俊處,后會(huì)難憑人已去。
可憐天壤擅詩聲,不如崔護(hù)桃花句。
坐令永抱埋玉悲,游手那知京兆眉。
難堪別鶴分飛后,猶是驚鴻初見時(shí)。
新歡密愛應(yīng)和久,暫向華筵賞賓友。
舞盡春風(fēng)力不禁,困裹腰肢一渦柳。
座上何人贈(zèng)翠翹,蜀中風(fēng)調(diào)尤情饒。
歡濃酒暈上玉頰,香暖紅酥疑欲銷。
佳人薄命古相似,先后乃逢天下士。
但惜盈盈一水時(shí),當(dāng)年不寄相思字。
宜州遺恨君能詳,瘴云萬里空悲涼。
無限風(fēng)流等閑別,幾人賞鑒得黃昏。
參考注釋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zèng)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dá),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jié)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guān)歌》:“坐令洋貨日報(bào)關(guān),萬巧千奇無不備?!?/p>
埋玉
(1).埋葬有才華的人。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庾文康 亡, 何揚(yáng)州 臨葬云:‘埋玉樹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梁書·陸云公傳》:“不謂華齡,方春掩質(zhì),埋玉之恨,撫事多情?!?唐 宋之問 《祭杜學(xué)士審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沒誰恨其埋玉?!?宋 陸游 《傅正議墓志銘》:“公雖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諸冥?!?/p>
(2).埋葬女子?!痘ㄔ潞邸返诙兀骸巴ね夤聣炄撸簳r(shí)葬花於此,或傳某校書埋玉之所?!?/p>
(3).祭神的一種儀式。 唐 李嶠 《汾陰行》詩:“埋玉陳牲禮神畢,舉麾上馬乘輿出?!?/p>
游手
(1) 不干正事,四處游蕩
游手無賴
(2) 徒手;赤手
京兆
(1)
(2) 指京師所在地區(qū)
京師有京兆獄。——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管理京師地區(qū)的衙門。
京兆五城即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4) 指京兆尹,即京師的地方長官
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王铚名句,次韻國香詩名句


猜你喜歡:
- 臺(tái)在山腰,一峰突起,離水十余丈。沈復(fù)《浮生六記·浪游記快》
- 冬日之不濫,非愛冰也;夏日之不煬,非愛火也,為不適于身便于體也。管仲《管子·禁藏》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老子·道經(jīng)·第五章》
- 醉者之墜于車也,雖疾不死。骨節(jié)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列子及其弟子《列子·黃帝》
-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四回》
- 挽艮巖梅府卿方回〔宋代〕
- 贈(zèng)蘭坡星翁林景熙〔宋代〕
- 【黃鐘】醉花陰_寶釧松金髻佚名〔元代〕
- 種德亭(并敘)蘇軾〔宋代〕
- 大閱師嚴(yán)〔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