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孫應(yīng)時的《送臺州沈虞卿使君入朝》
全文:
東南數(shù)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乃軍國須,支吾亦良費。
簿書高沒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來,歷歷眼中事。
誠心對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無一夜驚,感嘆不能寐。
九重憂民深,時節(jié)苦未易。
源流儻可言,請拜仁人賜。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東南
介于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十州
泛指 黃河 以南的中原地區(qū)。 明 李東陽 《聞雞行》:“十州父老皆部曲,誰遣其兒作都督。中原未清壯士死,遺恨 吳 江半江水。”
本根
(1).草木的根干?!蹲髠鳌る[公六年》:“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綱 《論用兵》:“以多勝敵者,必將以殄滅為期,而不再舉,其機在多。譬猶拔大木之本根,非眾其力則不可?!?清 邵曾訓(xùn) 《蠶婦吟》:“種桑亦愛枝葉多,空抱本根奈爾何?!?/p>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肚f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養(yǎng)萬物,而玄功潛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馬光 《贈邵興宗》詩:“君子固無愧,立身明本根?!?明 李東陽 《祁陽縣學(xué)重修記》:“其弊也,則修節(jié)目而棄本根?!?/p>
(3).根基,基礎(chǔ)?!稌x書·劉頌傳》:“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干輔之固,則所謂任臣者化而為重臣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視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陸游 《山南行》:“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 關(guān)中 作本根?!薄缎瓦z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統(tǒng)之本根?!?/p>
(5).本原,初始?!侗饼R書·杜弼傳》:“竊惟《道》《德》二經(jīng),闡明幽極,旨冥動寂……實眾流之江海,乃羣藝之本根。”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原其本根,皆是國家百姓,進退皆死,誠可閔傷?!?宋 陳亮 《普明寺長生谷記》:“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為釋老之徒者,壞形惡服,不耕不蠶,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識其所謂心性之本根者?!?/p>
(6).指最初的。 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説《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維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shù)章目?!?/p>
(7).根由,根源?!稘h書·張耳陳馀傳》:“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狀?!?宋 范仲淹 《潤州謝上表》:“議治亂之本根,求治亂之故事?!?章炳麟 《四惑論》:“法律本浮棲之物,無可索其本根,類如是矣?!?/p>
(8).喻指帝室?!稘h書·諸侯王表序》:“內(nèi)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wèi)?!?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將謂主上薄于本根,非親親盛節(jié)?!?/p>
(9).喻指家鄉(xiāng),故土。 明 劉基 《題解于伯機杜工部詩后》詩:“我今亦飄泊,不得歸本根?!?/p>
孫應(yīng)時名句,送臺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名句


猜你喜歡:
-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下·第三節(jié)》
- 揚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屈原《離騷》
- 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 登鸞車,侍軒轅,遨游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 偈二首·其二釋宗賾〔宋代〕
- 入關(guān)旅次言懷黃滔〔唐代〕
- 浣溪沙(戲呈牧庵舅)向子諲〔宋代〕
- 詠洗心堂得鳥鳴山更幽·其三呂天策〔宋代〕
- 池陽野步遣興李寄〔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