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戴圣 《禮記·學記》名句出處
摘自《禮記·學記》
解釋:優(yōu)秀的冶匠的兒子,一定是先學習縫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兒子,一定是先學會用竹條編制器具。比喻學習一定要由淺入深。
原文摘要:
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古之學者:比物丑類。鼓無當于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于五服,五服弗得不親。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良冶
(1).指精于冶煉鑄造的工匠?!抖Y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元 王炎午 《望祭文丞相文》:“干將莫耶,或寄良冶,出世則神,入土不化?!?/p>
(2).《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孔穎達 疏:“言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yè)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xù)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焙笠蛞浴傲家薄苯柚附套佑蟹街t父。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息女擇於賢夫,允子訓於良冶。”
之子
這個人?!对姟ぶ苣稀h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馬?!?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p>
為裘
見“ 為裘為箕 ”。
良弓
(1).好弓;強弓?!赌印びH士》:“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奮 中黃 育 獲 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清 吳錫麒 《<陔馀叢考>序》:“夫良弓九合,斯稱鉅黍之名?!?/p>
(2).指擅長制弓的人?!抖Y記·學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明 何景明 《內篇》:“良弓之子,不失為箕,失其弓矣!”
戴圣名句,禮記·學記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