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孫宸的《歐子建鄧伯喬戴安仲黎有道諸子枉唁江村別后賦寄》
全文:
苫塊三春伏枕馀,廬前風(fēng)木耐蕭疏。
山河未付支床骨,風(fēng)雨誰來策素車。
此日匪莪詩轉(zhuǎn)廢,十年捧檄事全虛。
憐君易返剡溪棹,夜雪凄其涕滿裾。
參考注釋
苫塊
1.亦作"苫條"。
2."寢苫枕塊"的略語。苫,草席;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薦為席,土塊為枕。
三春
(1).春季三個月:農(nóng)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元 宋方壺 《斗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yīng)該留得春痕多少?!?/p>
(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p>
(3).三個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jī) 《答賈謐》詩:“游跨三春,情固三秋?!?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p>
伏枕
(1).伏臥在枕上?!对姟り愶L(fēng)·澤陂》:“寤寐無為,輾轉(zhuǎn)伏枕?!焙蠖嘀敢虿∪?、年老而長久臥床?!侗饼R書·陸卬傳》:“遭母喪,哀慕毀瘁,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 王生 怪我顏色惡,答云伏枕艱難遍?!?明 李贄 《復(fù)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筆墨久廢?!?/p>
(2).指臥病在床的人。 唐 杜甫 《秋興八首》之一:“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p>
風(fēng)木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養(yǎng)。典出《韓詩外傳》。 宋 劉宰 《分韻送王去非之官山陰得再字》:“桃李春正華,風(fēng)木養(yǎng)不待?!?明 朱鼎 《玉鏡臺記·宴會》:“ 溫嶠 今日正可承歡養(yǎng)志,報(bào)效劬勞,豈敢浮慕勛名,遺憂風(fēng)木?!?/p>
蕭疏
(1) 凄涼的,孤寂的
白云飛雨過南山,碧落蕭疏春色閑。——《封神演義》
(2) 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瓠葉轉(zhuǎn)蕭疏。——杜甫《除架》
李孫宸名句,歐子建鄧伯喬戴安仲黎有道諸子枉唁江村別后賦寄名句


猜你喜歡:
-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shí)。孔子弟子《論語·學(xué)而篇》
- 水漲魚天拍柳橋。云鳩拖雨過江皋。
- 若要俏,添重孝。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三節(jié)》
- 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