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柏的《挽蔡文叔》
全文:
南風之薰兮五弦絕,可以解慍兮憂心益惙。
念寓形於溟涬兮,藐一漚之起滅。
前乎數(shù)千年之名世兮,后方來而未歇。
往者不我留兮,來者不我接。
何彼頑之弗夭兮,而獨萎乎此哲。
非夫人之立極兮,凜世路之迫阨。
惟圣斯惻兮,建學校以壽吾道之脈。
士不可辱兮又焉可殺,孰悟我圣明兮幾襲秦之亂轍。
我公之忠憤貫日兮,所以疾驅(qū)而朅朅。
一去國兮一陰方猾,再去國兮重陰栗烈。
鄙夫熟視兮,壯群邪之蟠結(jié)。
目斷留田兮,歌南風之闋。
參考注釋
去國
離開自己的國家
去國三千里
陰方
(1).指西方。《禮記·祭義》“陰陽長短” 清 孫希旦 集解:“月為陰,陰主內(nèi),而西方亦陰方也?!?/p>
(2).泛指 陰山 一帶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唐 盧綸 《臘日觀咸寧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陰 方質(zhì)子纔三十,譯語受詞蕃語揖?!?/p>
重陰
亦作“ 重隂 ”。1.指云層密布的陰天。 漢 張衡 《南都賦》:“玄云合而重隂,谷風起而增哀?!?南朝 宋 謝惠連 《詠冬》:“繁云起重陰,迴飈流輕雪。”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連日重陰,人謂必雨?!?/p>
(2).指陰雨。 三國 魏 曹植 《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文選·成公綏<嘯賦>》:“濟洪災(zāi)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隂?!?李周翰 注:“云雨謂之重隂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亢陽則出谷颺塵,重陰則滔天凌丘?!?/p>
(3).指地下。
(4).猶濃陰。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二:“山岡有餘暎,巖阿增重陰。” 唐 王維 《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緑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p>
(5).雙重庇蔭。 晉 潘岳 《楊荊州誄》:“余以頑蔽,覆露重隂。仰追先考,執(zhí)友之心?!?/p>
栗烈
凜冽。形容嚴寒。栗,通“ 凓 ”?!对姟め亠L·七月》:“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朱熹 集傳:“觱發(fā),風寒也;栗烈,氣寒也?!?宋 范成大 《思佛亭曉望》詩:“栗烈剛風刮病眸,登臨何啻緩千憂?!?清 倪承茂 《苦寒行》:“ 燕山 九月即飛雪,玄冬寒氣更栗烈?!?/p>
王柏名句,挽蔡文叔名句


猜你喜歡:
- 和潤之苦吟韻彭汝礪〔宋代〕
- 和任宰元紹見寄十首以歸來問信湖山撫摩松菊吳芾〔宋代〕
- 題徐渭潑墨十二種·其十一·蕉竹含風乾隆〔清代〕
- 上元燈詞八首·其五乾隆〔清代〕
- 虞美人(李敷文席上)王質(zhì)〔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