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焉知來者之不如昔也?
王通 《中說·卷五·問易篇》名句出處
摘自《中說·卷五·問易篇》
解釋:人人都能弘道,怎么知道后來的人不如過去的人呢?
原文摘要:
漢有制、志,何也?”子曰:“制,其盡美于恤人乎?志,其慚德于備物乎?”薛收曰:“帝制其出王道乎?”子曰:“不能出也。后之帝者,非昔之帝也。其雜百王之道,而取帝名乎?其心正,其跡譎。其乘秦之弊,不得已而稱之乎?政則茍簡,豈若唐、虞三代之純懿乎?是以富人則可,典禮則未。”薛收曰:“純懿遂亡乎?”子曰:“人能弘道,焉知來者之不如昔也?”子謂李靖智勝仁,程元仁勝智。子謂董常幾于道,可使變理。賈瓊問:“何以息謗?”子曰:“無辯。”曰:“何以止怨?”曰:“無爭。”子謂諸葛、王猛,功近而德遠矣。子在蒲,聞遼東之?dāng)?。謂薛收曰:“城復(fù)于隍矣。”賦《兔爰》之卒章。歸而善《六經(jīng)》之本,日以俟能者。子曰:“好動者多難。小不忍,致大災(zāi)?!弊釉唬骸?/p>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弘道
(1).弘揚大道,弘揚正道?!墩撜Z·衛(wèi)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規(guī)諫太子》:“盡情義以兼極,諒弘道之在人?!?清 梅曾亮 《吳府君墓表》:“儒者避其名而不復(fù)權(quán)其義,世因以儒之行病不廣大,豈所謂能弘道者乎?”
(2).大道;正理。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jīng)?!薄段倪x·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皇上繼隆,經(jīng)教弘道?!?李周翰 注:“以經(jīng)教天之大道也?!?/p>
來者
(1) 將來的事或人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2) 前來的人或物
來者不拒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zhàn)國策·齊策》
王通名句,中說·卷五·問易篇名句


猜你喜歡:
- 前經(jīng)洛陽陌,宛洛故人稀。
- 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
- 官河水靜闌干暖,徙倚斜陽怨晚秋。史達祖《鷓鴣天·衛(wèi)縣道中有懷其人》
-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佚名《黃帝內(nèi)經(jīng)·四氣調(diào)神大論》
- 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戴圣《禮記·儒行》
- 秋宵辭白玉蟾〔宋代〕
- 仙游山道士余岫云為虞公于華蓋山作黃茅岡隱居喜而有賦承命次韻·其二李隼〔元代〕
- 郊廟歌辭。享懿德太子廟樂章。登歌酌鬯佚名〔唐代〕
- 郡圃曉步因登披僊閣四首楊萬里〔宋代〕
- 柳絮五首·其五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