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巴龍桑阿蘇臺歌》
全文:
興安大嶺巍堂堂,千派萬緒案衍長。
桑阿蘇臺居中央,如國宗子承宗祊。
??□岝??峣嵣??,寥窲隱倚蟠復(fù)翔。
為宮為霍為堂皇,上有神池滃云漿。
萬年不竭守以龍,不動聲色鎮(zhèn)四方。
人楓仙檜君子筤,赤羆白鹿及銀獐。
飛鳴鸛鶴連鸞凰,茯苓琥珀芝九英。
博產(chǎn)真埒富媼藏,一樹不許斤斧戕。
一獸不許弓矢傷,獵騎謹避左近旁。
猶然風(fēng)雨來無常,更不許人稱其名。
天男貴重誠莫京,周裨寰海所未詳。
孕佺育羨其術(shù)臧,乃使成名于南疆。
恥與岳鎮(zhèn)相夷行,我今作歌昭靈祥。
崇邱云里遙相望,似云如是名何妨。
參考注釋
蘇臺
(1).即 姑蘇臺 。又名 胥臺 。在 蘇州 西南 姑蘇山 上。相傳為 春秋 時 吳王 闔廬 所筑, 夫差 于臺上立 春宵宮 ,作長夜之飲。 越國 攻 吳 , 吳 太子 友 戰(zhàn)敗,遂焚其臺。 唐 王勃 《乾元殿頌》:“風(fēng)寒 碣館 ,露慘 蘇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九·宋人絕句》:“行人悵望 蘇臺 柳,曾與 吳王 掃落花?!?/p>
(2).因 蘇臺 地處 蘇州 ,故亦用以借指 蘇州 。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八:“ 蘇 有 姑蘇臺 ,故 蘇州 謂之 蘇臺 ?!?清 趙翼 《到家正值山茶花盛開》詩:“尋春步屐遍 蘇臺 ,帶得餘香轉(zhuǎn)櫂回?!?陳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詩:“ 浙江 潮猛 蘇臺 燼,意向 吳淞江 口行?!眳⒁姟?姑蘇臺 ”。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圍內(nèi)適中的統(tǒng)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quán)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quán)》
宗子
(1).古代宗法制度稱大宗的嫡長子?!对姟ご笱拧ぐ濉罚骸皯训戮S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鄭玄 箋:“宗子,謂王之適子?!薄抖Y記·大傳》“別子為祖,繼別為宗” 漢 鄭玄 注:“別子謂公子若始來在此國者,后世以為祖也。別子之世適也,族人尊之為大宗,是宗子也?!?唐 劉知幾 《史通·世家》:“至於 漢 代則不然,其宗子稱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 清 劉大櫆 《方氏支祠碑記》:“封建廢而大宗之法不行,則小宗亦無據(jù)依而起。于是宗子遂易為族長。”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緒言》:“ 周 天子是天下 姬 姓人的大宗,受封的 姬 姓諸侯對 周 天子說來是小宗……最先受封者死后,子孫奉他為始祖,立廟稱為宗。他的嫡長子嫡長孫世世承襲封土,稱為宗子?!?/p>
(2).泛稱嫡長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袁九敘 撫 滇 時,丁外艱歸,轎圍用白氈。或曰:‘昔某公遭艱歸,於轎頂之中,為一小龕,奉紙位一,載而行?!?九敘 將用之。一友曰:‘公非宗子,神所依之主,在 六完 老先生所,若公復(fù)奉一主,是神有二矣。此禮,惟長房長子得行,公奔走可也?!?九敘 拜而謝之?!?/p>
(3).指族長。 明 方孝孺 《天臺陳氏先祠記》:“割田若干畝以供祀事,請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繇禮?!?清 馮桂芬 《復(fù)宗法議》:“或無父無兄,或父兄不才,民於是乎失所依。惟立宗子以養(yǎng)之教之,則牧令之所不能治者,宗子能治之,牧令遠而宗子近也;父兄所不能教者,宗子能教之,父兄多從寬,而宗子可從嚴也。”
(4).皇族子弟。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 閩 中有習(xí)左道者,謂之明教……至有士人、宗子輩,眾中自言:‘今日赴明教齋?!薄端问贰の和跬⒚纻鳌罚骸?皇祐 初,﹝ 趙叔韶 ﹞進所為文,召試學(xué)士院中等,賜進士及第…… 仁宗 曰:‘宗子好學(xué)者頗多,獨爾以文章第進士,前此蓋未有也。’” 明 陸深 《傳疑錄》:“ 宋 制,宗子特立學(xué)以教養(yǎng)之,而取才焉,其出身仕宦,與民庶略等。 嘉王 取狀元, 汝愚 為宰相,其顯者?!?/p>
宗祊
宗廟;家廟?!蹲髠鳌は骞哪辍罚骸叭舴虮P帐苁?,以守宗祊,世不絶祀,無國無之。”《國語·周語中》:“今將大泯其宗祊,而蔑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韋昭 注:“廟門謂之祊。宗祊,猶宗廟也?!?晉 陸機 《辯亡論》上:“﹝ 吳 武烈皇帝 ﹞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唐 陸敬 《游隋故都》詩:“宗祊曠無象,聲朔緬誰傳?!?明 何景明 《壽母賦》:“矧翁甫之齊年兮,亦欣欣而樂康。仰令則于家人兮,夙孝著于宗祊,固圣善之慈惠兮,爰日臻于嘉祥?!?清 孫枝蔚 《覽古》詩之一:“謂君須作吊,禍將及宗祊?!?/p>
乾隆名句,巴龍桑阿蘇臺歌名句


猜你喜歡:
-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 五月雖熱麥風(fēng)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 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
- 金剛則折,革剛則裂。劉向《說苑·敬慎》
- 同盧疏齋學(xué)士泊舟桃源縣陳宜甫〔元代〕
- 讀蟠桃詩寄子美歐陽修〔宋代〕
- 偈頌六首釋深〔宋代〕
- 淳熙七年端午帖子詞皇帝合六首崔敦詩〔宋代〕
- 有雙鶴留在洛中,忽見劉郎中依然鳴顧,劉因白居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