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司馬遷 《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名句出處
摘自《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
解釋:憎惡一致,就要互相求助;喜好一致,就應共同努力以達目的;利益一致,就是舍棄性命也在所不辭。
原文摘要:
令,侵奪諸侯之地,徵求滋多,誅罰良善,日以益甚。里語有之,‘舐及米’。吳與膠西,知名諸侯也,一時見察,恐不得安肆矣。吳王身有內病,不能朝請二十馀年,嘗患見疑,無以自白,今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竊聞大王以爵事有適,所聞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得削地而已。”王曰:“然,有之。子將柰何?”高曰:“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今吳王自以為與大王同憂,原因時循理,棄軀以除患害於天下,億亦可乎?”王瞿然駭曰:“寡人何敢如是?今主上雖急,固有死耳,安得不戴?”高曰:“御史大夫晁錯,熒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忠塞賢,朝廷疾怨,諸侯皆有倍畔之意,人事極矣。彗星出,蝗蟲數(shù)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圣人之所以起也。故吳王欲內以晁錯為討,外隨大
參考注釋
同惡相助
亦作“ 同惡相恤 ”。謂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蹲髠鳌らh公元年》:“《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孔穎達 疏:“諸侯有事,則書之於簡,遣使執(zhí)簡以告命。告則須救,故畏而不歸也。此簡書者,同有所惡則相憂之謂也?!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巴瑦合嘀孟嗔簟?吳王 自以為與大王同憂,愿因時循理,棄軀以除患害於天下?!薄读w·發(fā)啟》:“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故無甲兵而勝?!?/p>
好相
(1).迷信者認為主好運的一種相貌?!稌x書·羊祜傳》:“﹝ 祜 ﹞遇父老謂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於天下?!?/p>
(2).佛教語。指佛陀所具有的三十二種“相”(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和八十種“好”(不同凡俗的細微特征)。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玩真》:“諸般好相能停妥。他真身在 補陀 ,咱 海南 人遇他?!?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八十種好相,一一功德圓?!眳⒁姟?三十二相 ”、“ 八十種好 ”。
同情
(1) 在感情上對別人的遭遇產(chǎn)生共鳴
同情朋友的困境
(2) 同一性質;實質相同
參名異事,通一同情。——《韓非子》
(3) 同心,一心
四海已定,兆民同情。——《后漢書》
(4) 同謀;亦指同謀者,同伙
執(zhí)作同情
相成
互相補充,互相成全。《禮記·樂記》:“小大相成,終始相生?!薄段淖印ぞ攀亍罚骸皠側嵯喑桑f物乃生?!?宋 曾鞏 《<列女傳目錄>序》:“世皆知 文王 之所以興……故內則后妃有《關雎》之行,外則羣臣有二《南》之美,與之相成?!?明 商景蘭 《悼亡》詩:“存亡雖異路,貞白本相成?!?周*恩*來 《紅軍與群眾》:“須知紅軍與工農的武裝力量是相成的而不是相消的。”
同欲
(1).同心;同一愿望?!蹲髠鳌は骞辍罚骸皶唬骸?蔡 殺其大夫 公子燮 ’,言不與民同欲也?!薄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扒蟪鸯度耍豢?;與人同欲,盡濟?!薄秾O子·謀攻》:“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p>
(2).有共同愿望的人?!蹲髠鳌こ晒辍罚骸八耐踔跻?,樹德而濟同欲焉?!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巴瑦合嘀?,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相趨
謂因與喪家互聞姓名而前往吊問?!抖Y記·雜記下》:“相趨也,出宮而退。” 鄭玄 注:“相趨,謂相聞姓名來會喪事也?!?孔穎達 疏:“相趨,謂與孝子本不相識,但相聞姓名而來會、趨喪也?!币徽f謂一面之交。 孫希旦 集解:“相趨,謂嘗相聚會而趨就?!壁吘?,謂對初識之人前趨見禮,互通姓名。
同利相死
謂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痘茨献印け杂枴罚骸巴嗨?,同情相成?!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巴嘹?,同利相死。”
司馬遷名句,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名句


猜你喜歡:
- 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韓非及后人《韓非子·解老》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老子·德經(jīng)·第四十章》
- 不怕風狂雨驟,恰才稱,煮酒箋花。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
-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四節(jié)》
-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