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益的《贈宣大師》
全文:
一國沙彌獨解詩,人人道勝惠林師。
先皇詔下征還日,今上龍飛入內(nèi)時。
看月憶來松寺宿,尋花思作杏溪期。
因論佛地求心地,只說常吟是住持。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佛地
(1).謂超脫生死、滅絕煩惱的境界?!秹?jīng)·般若品》:“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p>
(2).猶佛。 南朝 梁 沉約 《佛知不異眾生知義》:“凡夫之與佛地,立善知惡,未始不同也?!?南朝 梁 沉約 《佛知不異眾生知義》:“但佛地所知者,得善之正路;凡夫所知者,失善之邪路?!?/p>
(3).指寺院。 唐 張祜 《題真娘墓》詩:“佛地葬羅衣,孤魂此是歸。”《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底下幾句道:‘他殺*人污佛地,我仗劍下云端,鏟惡除奸?!@幾句分明説他路見不平,替民除害……把這起子和尚屠了?!?/p>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萬法,如地能長萬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養(yǎng)
愿問第一義,回向心地初。——杜甫《謁文公上方》
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朱子全書·學(xué)二》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鏡花緣》
(3) 心情,心境
心地輕松
(4) 心胸、氣量
總能夠似寶玉這般人材心地?——《紅樓夢》
住持
(1) 主持一個佛寺的和尚或主持一個道觀的道士
(2) 主持管理一個佛寺或道觀
李益名句,贈宣大師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