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鼎的《皂羅袍》
全文:
閫外金符傳命。
念丹陽喉咽。
責(zé)任非輕。
好施謀略往經(jīng)營。
莫教荊棘萌岐徑。
合:深溝高壘。
堅(jiān)甲利兵。
華夷威震。
關(guān)河肅清。
南都拱手傳君令。
生:忝荷方隅威柄。
感吾君厚寵。
重寄垣屏。
背介:此行去就總難憑逆賊。
難教我背主從邪佞合前小外:太真。
你再把師徒爰整。
羨君侯才略。
遠(yuǎn)過良平。
好憑一劍靖滄溟。
四方底定無烽警。
合前生背云:此行雖出世儀舉薦。
只恐面是心非。
去后決行讒謗。
如今不免設(shè)一巧計(jì)。
以杜讒賊之口假醉介:世儀。
宿昔曾為刎頸。
荷君家汲引。
獲寄長城。
把酒介:擎樽握手與你論平生世儀。
休教忘卻金蘭訂。
參考注釋
方隅
(1).四方和四隅。借指邊疆?!度龂尽の褐尽り愃纪踔矀鳌罚骸敖}動,方隅內(nèi)侵,沒軍喪眾,干戈不息者,邊將之憂也?!?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謝上表》:“旋屬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漢書平話》卷上:“念爾福緣名分薄,何能端坐鎮(zhèn)方隅?!?/p>
(2).全面積中的一部分。多指邊側(cè)之地或角落之地?!吨軙と喂麄鳌罚骸?任果 字 靜鸞 , 南安 人也。世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稱感致百靈?!?明 徐渭 《<會稽縣志>諸論》:“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與土,以精氣相屬,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來的辦法;只是‘不可以語冰’的‘夏蟲’,井底蛙,磨坊里的驢子之流而已?!?/p>
(3).借指拘于一偏。 清 顧炎武 《復(fù)陳藹公書》:“當(dāng)世之通人偉士,自結(jié)髮以來奉為師友者,蓋不乏人,而未敢存門戶方隅之見也?!?/p>
(4).指邊和角。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技藝》:“否則方隅不準(zhǔn),鉤鬭難工?!?/p>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若創(chuàng)建第宅,趣於落成,歲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務(wù)壯麗,禍不旋踵,自速其釁者多矣?!?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龍陂 , 酈道元 曰:‘廣圓二百餘步,在 靈豀 東江 隄內(nèi)。水至淵深,有龍見于其中,故曰 龍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p>
威柄
威權(quán),權(quán)力。《鹖冠子·學(xué)問》:“處兵者,威柄所持,立不敗之地也。”《后漢書·丁鴻傳》:“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李賢 注:“威柄,謂《周禮》之八柄,即爵、祿、生、置、予、奪、廢、誅也?!?宋 曾鞏 《慈圣光獻(xiàn)皇太后挽詞》之二:“ 和熹 未寤還威柄, 明德 猶疎抑外家?!?清 譚獻(xiàn) 《<金元詩錄>序》:“感威柄之褻越,悼徵賦之繁重?!?/p>
朱鼎名句,皂羅袍名句


猜你喜歡:
- 惜黃花 和師韻贈長安范公馬鈺〔元代〕
- 角聲譚嗣同〔清代〕
- 人日城南登高韓愈〔唐代〕
- 將至淮安馬上早行學(xué)謝靈運(yùn)體六韻歐陽修〔宋代〕
- 壽春花楊巽齋〔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