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求諸己為要法,以言人不善為至戒。
胡宏 《知言·文王》名句出處
摘自《知言·文王》
解釋:發(fā)生了問題,以回過頭來追究自己為主要方法;最該戒除的,是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
原文摘要:
非梁不渡,人取其渡則已矣,不復(fù)留情于梁也。人于奉身濟(jì)生之物皆如是也,不亦善乎!澹然天地之間,雖死生之變不能動其心矣。生本無可好,人之所以好生者,以欲也,死本無可惡,人之所以惡死者,亦以欲也。生,求稱其欲;死,懼失其欲。沖沖天地之間,莫不以欲為事,而心學(xué)不傳矣。行源之水,寒冽不凍;有德之人,厄窮不塞。以反求諸己為要法,以言人不善為至戒。行謹(jǐn),則能堅其志;言謹(jǐn),則能崇其德。下之于上德,不待聲色而后化。人之于其類,不待聲色而后從,禍福于善惡,不待聲色而后應(yīng)。詩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人固有遠(yuǎn)跡江湖、念絕于名利者矣,然世或求之而不得免。人固有置身市朝、心屬于富貴者矣,然世或舍之而不得進(jìn)。命之在人,分定于天,不可變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反求諸己
求:尋求。諸:“之于”的合音。反省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而不責(zé)怪別人
發(fā)而不中,則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
不善
(1).指壞事?!稌ひ劣?xùn)》:“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薄妒酚洝ば⑽谋炯o(jì)》:“ 呂產(chǎn) 欲為不善,丞相 陳平 與太尉 周勃 謀奪 呂產(chǎn) 等軍?!?/p>
(2).指惡人?!蹲髠鳌は骞拍辍罚骸?然明 曰:‘政將焉往?’ 裨諶 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 子產(chǎn) ?’” 楊伯峻 注:“以好人代替壞人?!薄秶Z·晉語六》:“不善進(jìn)不善,善亦蔑由進(jìn)矣?!?/p>
(3).指缺點?!睹献印るx婁下》:“言人之不善,當(dāng)如后患何?”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yīng)時改定。”
(4).不良;不好?!肚f子·至樂》:“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史記·高祖本紀(jì)》:“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迎面有二個人行將至,忽悄語曰:‘來矣?!持湟獠簧?,怖極計生?!?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吳天寶 人小,器量可大,看出 姚大嬸 氣色不善,也不介意,還是說呀笑的,到底把 姚大嬸 引樂了。”
(5).不長于。 三國 魏 嵇康 《養(yǎng)生論》:“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jié),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至乏絶,風(fēng)寒所災(zāi),百毒所傷,中道夭於眾難,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
(6).猶言非同小可。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一折:“若有人撞見,這頓打可不善也?!?/p>
至戒
亦作“ 至誡 ”。1.猶深戒?!犊鬃蛹艺Z·三恕》:“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cè)?!薄逗鬂h書·梁冀傳》:“夫四時之運,功成則退,高爵厚寵,鮮不致災(zāi)。今大將軍位極功成,可為至戒?!薄逗鬂h書·楊終傳》:“今君地位尊重,海內(nèi)所望,豈可不臨深履薄,以為至戒!”
(2).最懇切的告誡?!逗鬂h書·東平憲王蒼傳》:“愿王寳精神,加供養(yǎng),苦言至戒,望之如渴?!?/p>
胡宏名句,知言·文王名句


猜你喜歡:
- 下邽莊南桃花白居易〔唐代〕
- 賦得江心鏡(得圓字五言八韻考試拔貢題)乾隆〔清代〕
-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蘇軾〔宋代〕
- 題禹廟蔣白〔宋代〕
- 秋胡行曹丕〔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