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靈巖寺八景·其四·摩頂松》
全文:
高松西指為求經(jīng),般若真詮泯色形。
假使虬枝解更向,定知糟粕是青寧。
參考注釋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真詮
亦作“ 真筌 ”。猶真諦。 唐 盧藏用 《衡岳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攸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后生何述?”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銘》:“我立真筌,揭起南國。無修而修,無得而得?!?宋 延壽 《宗鏡錄》卷二六:“且金是身外之浮財,豈齊至教;命是一期之業(yè)報,曷等真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施肩吾》:“初讀五行俱下,至是授真筌於仙長,遂知順逆顛倒之法,與上中下精氣神三田反覆之義?!?趙樸初 《毛主席寫給<詩刊>的信發(fā)表二十周年紀(jì)念座談會獻(xiàn)詞》:“文章華*國事更艱,孰能計日收真詮?!?/p>
乾隆名句,題靈巖寺八景·其四·摩頂松名句


猜你喜歡:
-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
- 木落山空天遠(yuǎn)大,送飛鴻、北去傷懷久。戴復(fù)古《賀新郎·寄豐真州》
- 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