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石山遺址
歷史知識
曇石山遺址歷史詞典解釋
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1954年發(fā)現(xiàn)于福建閩侯縣恒心鄉(xiāng)曇石山。前后多次發(fā)掘,揭露出灰坑(窖穴)、火塘、窯和墓葬等遺跡,出土遺物有陶制的釜、缽、罐、碗、盤、豆、壺、紡輪、陶拍、網(wǎng)墜,石制的斧、錛、鑿、雙孔石刀、鏃,骨制的錐、鏃,蚌制的刀、鏟、刮削器等,以及豬、狗、魚、貝、牛、鹿、象、虎、熊等動物遺骸。遺址可分上、中、下三層:上層以幾何紋硬陶為主,有受銅器紋飾影響的回紋;中層以粗砂繩紋陶為主;下層以細砂紅陶為主。各層器物形制有因襲演變關系,顯示為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且具有濃厚的地方性,故有學者主張稱之為“曇石山文化”。據(jù)碳-14測定,中層的年代約當商代晚期。
詞語分解: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筑基地古城遺址
歷史知識推薦:谷應泰
1620—1690 清直隸豐潤今屬河北人,字賡虞,號霖蒼。順治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順治十三年1656,于提督浙江學政僉事任上,延攬學者,搜集史料,編撰明史紀事本末,參與者有張岱、陸圻、徐倬
關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回復:曇石山遺址歷史


精彩推薦:
霸上
一作灞上。又名霸頭。因地處霸水西的高原上得名。在今陜西西安市東郊。史記王翦傳秦始普濟渠
在今山西孝義市南。清一統(tǒng)志汾州府普濟渠在孝義縣南五里,引玉泉山水溉田。在今陜西商田子方
源見養(yǎng)老馬。為憐惜被棄之才的典型人物。唐李白天馬歌愿逢田子方,惻然為我悲。巫陽
借指神女居住。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香閨想在屏山后,遠似巫陽千萬重。參見巫山云石家堡
明置,屬義州衛(wèi)。在今遼寧義縣西南。方輿紀要卷義州衛(wèi)石家堡在衛(wèi)西南。其相近者曰八塔海立云垂
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劉漢祚
清漢軍正紅旗人。順治間由生員任直隸河間知府,歷江南左布政,擢福建巡撫,招撫鎮(zhèn)壓響四行
漢朝選拔考核官吏的制度。因分質(zhì)樸敦厚遜讓有行四種科目,故名。此制始于元帝永光元年當利浦
亦名揚浦,又名沙口堰。在今安徽和縣東南十二里,臨長江。三國志吳書孫策傳劉繇渡江治麥都思
一譯米赫斯。英國倫敦布道會傳教士。清道光十五年來華,先后在廣東山東上海浙江福建諸燕巢危幕
同燕巢于幕。明史明昇傳若必欲崛強一隅,假息頃刻,魚游沸鼎,燕巢危幕,禍害將至,恬畢緘
生卒字存之,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博通經(jīng)史,尤能歌詩,大中進士。為邠寧河東二鎮(zhèn)節(jié)票擬
明清批答奏章之制。明制,凡內(nèi)閣接到奏章后,用小票繕寫所擬批答,交進后由皇帝朱筆批化腐為奇
謂變無用為有用。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古人詩詞,不盡可用,善于運用,何難化腐為奇潘莊鎮(zhèn)
在天津市寧河縣西部潮白新河西側。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zhèn)人民政府駐潘莊,人口。相耶律良
良一作白。遼乾州今遼寧北寧西人,字習捻,小字蘇。先世為著帳郎君。興宗時,補寢殿小湘
今湖南省的簡稱。因湘江縱貫省境而得名。湖南省的簡稱。因湘江縱貫省境而得名。徐夢發(fā)
宋建寧浦城人。徐鳳孫。理宗嘉熙二年進士。累官朝議大夫廣東招捕使。守仙霞關,遭元軍大溝
在今河南尉氏縣西南。方輿紀要卷開封府祥符縣大溝在縣西南十五里。東南流,與縣境眾水宗愨風
同宗愨長風。清蒲松齡擬上特簡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臺灣蕩平群臣賀表投筆起舞,常慕宗愨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