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外人委員會
歷史事件
廣州外人委員會歷史詞典解釋
一稱“聯(lián)軍委員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侵略者在廣州實行軍事統(tǒng)治的殖民機構。1857年12月(咸豐七年十一月)英法聯(lián)軍攻占廣州后,為建立殖民統(tǒng)治,在巡撫衙門內(nèi)設置一個權力廣泛的外人委員會。委員會由英國的巴夏禮、哈羅威上校和法國的修萊海軍大佐三人組成,巴夏禮居中操縱,其任務為:嚴密控制廣東巡撫柏貴,監(jiān)督其發(fā)布的文告;監(jiān)視中國人民的動向,收集有關居民意向和有關外國人安全的情況,研究中國人和外國人之間的一切問題;按軍法處置占領區(qū)內(nèi)一切反抗行為、刑事案件和審理外國人所犯案件;協(xié)同柏貴維持地方“秩序”,保障外國人在全城和郊區(qū)的權利等。外人委員會設置警備部隊和一支中國巡警隊,以維持“治安”。1859年(咸豐九年)柏貴死,清兩廣總督勞崇光進入廣州城,仍為外人委員會挾制。1861年10月21日(咸豐十一年九月十八日)英法聯(lián)軍全部撤出廣州,外人委員會遂告終結。
詞語分解:
- 廣州的解釋 廣東省省會,簡稱穗,別稱“羊城”,中國南方對外貿(mào)易港口和綜合性工業(yè)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緣中部,京廣鐵路南端,臨珠江,市區(qū)面積1345平方公里,市區(qū)人口310萬
- 委員會的解釋 1 2 具有行政、立法或司法權力的政府機構貿(mào)易委員會3 被指示去完成某項職責或執(zhí)行某項信托責任的一級組織機構
歷史事件推薦:府院之爭
1916年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tǒng),但北京政府的實權握于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以北洋正統(tǒng)派首領自居,依附日本帝國主義,專橫跋扈,視黎為傀儡;黎不甘聽任擺布,極力爭奪6*權勢,黎段之間矛盾日深。1
關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回復:廣州外人委員會歷史


精彩推薦:
李文襄公奏疏
書名。清李之芳撰子李鐘麟編次。凡十卷。另附李文襄公奏議二卷李文襄公別錄六卷年譜一鷹鹯不如鸞鳳
參見鸞鳳仇香湮沒不彰
湮沒埋沒,隱沒。彰顯明。指名聲事跡等被埋沒而得不到顯揚。語本漢邊韶漢滎口石門碑夫小宰
官名。周代置,太宰屬官,中大夫爵。周禮天官小宰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空谷白駒
源見白駒空谷。比喻隱居的賢士友人。元范梈謝冷架閣春日東麓見懷詩空谷白駒消息遲,東流言流說
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李吉
宋開封人。神宗熙寧中為畫院藝學。畫師黃筌,工花鳥。明世宗實錄
書名。明官修。五百六十六卷。記世宗在位期間的史事,起正德十六年四月,迄嘉靖四十五唐衢泣
同唐衢痛哭。清張讀白太傅集詩鄧魴見喜唐衢泣,此意元劉或未知。東瀛
指東海。唐劉禹錫漢壽城春望不如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清俞樾編選日本詩集題為市舶提舉司
見市舶司。官署名。明置,掌海外諸蕃朝貢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真?zhèn)危ǚ?,?/div>葑菲
詩經(jīng)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 * 。德音莫違及樂同死。葑,即蔓菁菲,即蘿卜。這里詠采宋衜
生卒元潞州長子人,字弘道。十七歲避亂居襄陽,后居河內(nèi)十五年。趙璧經(jīng)略河南,禮聘之太倉令
官名。秦朝屬治粟內(nèi)史。西漢初隸大農(nóng)令,武帝太初元年前以后隸大司農(nóng)。東漢置一員,六于公異
唐蘇州吳縣人。德宗建中二年進士。李晟表為掌書記,嘗草平朱泚露布,帝見而嘆之。累除愛憎分明
憎恨。愛什么恨什么,態(tài)度十分鮮明。臧克家魯迅對詩歌的貢獻魯迅也稱得起是一個愛憎分輪船統(tǒng)領
官名。清朝福建海軍長官。同治九年任福建水師提督為輪船統(tǒng)領,始置。從一品,掌督率福劉季裴
生卒宋福州長溪人,字少度。十歲能文。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歷秘書丞監(jiān)察御史,累官秘虞庠
官署名。周朝置。掌管貴族子弟初級教育的機構。相當于小學。禮記王制周人養(yǎng)國老于東膠高賢寧
明濟陽今屬山東人。建文時貢入太學。燕兵破德州,圍濟南,不及赴學。黃子澄等遣使議和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