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
歷史事件
六出祁山怎么寫好看:
六出祁山歷史詞典解釋
諸葛亮北伐曹魏的六次戰(zhàn)役。諸葛亮平定南中(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貴州一帶)叛亂后,與孫權重新結盟,開始北伐曹魏,圖謀中原。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率兵從漢中(今陜西漢中東)出發(fā),經祁山(今甘肅西和祁山堡)北上,進攻曹魏的南安(治今甘肅隴西西南)、漢陽(治今甘肅甘谷東)和安定(治今甘肅鎮(zhèn)原東南)郡,三郡吏民背魏降蜀。曹魏大將張郃迎擊,與蜀軍先鋒馬謖相遇于街亭(今甘肅秦安西北)。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節(jié)度,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棄城舍水上山,被張郃斷水圍困。蜀軍潰敗,馬謖逃回。街亭失守, 蜀軍心渙散,北伐據點丟失。諸葛亮撤兵回漢中,殺掉馬謖,第一次北伐失敗。同年冬,諸葛亮乘魏軍攻吳,關中空虛,率兵北出散關(今陜西寶雞南),圍攻陳倉(今陜西寶雞東),二十多日不下。蜀軍糧盡,魏援軍將至,諸葛亮被迫撤兵。第二次北伐失敗。建興七年,第三次北伐,大將陳式攻下陰平(治今甘肅文縣西北)、武都(治今甘肅成縣西北)二郡。曹魏大將郭淮截擊蜀軍,諸葛亮親率軍隊至建威(今甘肅成縣西北)阻擊魏軍,郭淮撤退。建興八年秋,曹魏兵分三路,進攻漢中,諸葛亮率兵北上,駐屯城固(今陜西漢中北)赤坂,防御魏軍。時秋雨連綿,行軍困難,魏軍退回。此為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軍北出祁山,魏將司馬懿駐屯上邽(今甘肅天水)、堅壁不戰(zhàn),諸葛亮調主力攻魏鹵城(今甘肅天水、甘谷之間)。司馬懿調兵鹵城,仍據險不戰(zhàn)。蜀軍乏食,同年六月,被迫退兵漢中,魏將張郃率兵追擊,被蜀軍射殺。建興十二年春,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他親率大軍十萬,北出斜谷(今陜西周至西南),占據五丈原(今陜西周眉縣西南),與魏將司馬懿相持于渭濱。為長久計,諸葛亮分兵屯田。盡管蜀軍數次挑戰(zhàn),司馬懿仍堅守不出,欲拖垮蜀軍。同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蜀軍遂退回漢中。諸葛亮六次北伐,傳說為“六出祁山”。實際上僅第一、第四兩次是從祁山出兵。諸葛亮北伐,雖然取得某些局部勝利,但就全局來看還是失敗了。
詞語分解:
- 六出的解釋 雪花的別稱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宋書·符瑞志下
- 祁山的解釋 在 甘肅省 禮縣 東。 漢 代在 西漢水 北岸山上筑城,極為嚴固,即今 祁山堡 ,為軍事必爭之地。相傳 三國 時 蜀漢 諸葛亮 曾多次出 祁山 而攻 魏 ,即指此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身率諸軍攻 祁山 ,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比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九年,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運,糧盡退軍?!眳㈤?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歷史事件推薦:太平公主專權
太平公主以誅殺韋氏,擁戴睿宗有功,恃功自傲,大樹私人勢力,朝廷重臣,多出其門。睿宗昏懦,甘心聽任太平公主擺弄。太平公主勢力膨脹與太子李隆基發(fā)生了激烈沖突。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平公主與益州治今四川
關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回復:六出祁山歷史


精彩推薦:
文明
宋朝文明殿學士省稱。馮翊縣
南朝宋元嘉六年僑置,寄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大明八年徙治鄀縣今湖北宜城市東南。南朝文章絕唱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伯夷傳赤壁賦太史公伯夷傳,蘇東坡赤壁賦,文章絕唱也。耶律敵烈
約遼皇族。字巴速堇。太宗第四子。穆宗應歷九年,與前宣徽使耶律海思等謀反,事覺被逮司鑰章京
官名。清代八旗護軍營職官。每旗設一人,各以本旗護軍參領內奏充輪值。掌司紫禁城內外如意館
清內務府造辦處十四個活計作之一。設立時間尚不可考。其名最早見于檔案記載是乾隆元年大江口
集鎮(zhèn)名。在湖南省東安縣東南部紫溪河入湘江口東。大江口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人口。以地處雨淋日曬
雨水淋澆,太陽曝曬。亦形容露天勞作或旅途的辛苦。楊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長庚多少年刻鵠成鶩
同刻鵠類鶩。清卷盦蔽廬從志序又或食古如綆,刻鵠成鶩。殘兵鶴唳
源見風聲鶴唳。形容敗兵驚懼奔逃。唐劉禹錫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詩千里追戎首,三軍許喪膽消魂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回今日路當險處,遇此勁敵,那殘兵又都是個傷弓之鳥,誰人不喪膽卷地皮
述賓連地皮都刮走。比喻官吏殘酷搜刮民財。唐盧仝蕭宅二三子贈答詩揚州惡百姓,疑我。中廄令丞
官名。西漢設置,為詹事的屬官。漢書戾太子傳發(fā)中廄車。顏師古注中廄,皇后車馬所在也羽儀
同鴻漸之儀。漢書敘傳上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于上京。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成帝時,班況康梁文鈔
書名??涤袨榱簡⒊?。二十四卷。其中康南海文鈔十二卷,依論著性質分為序跋奏議書牘安朔將軍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監(jiān)七年定為施用于境外的武職二十四班中的八班,大通三年定制后帥甸
官名。春秋時宋國置。一說為公邑大夫,一說為甸師,一說為帥甸役徒卒之官。左傳文公十中長秋
官名。秦朝至西漢成帝時置,屬詹事,掌皇后宮中事務。官名,漢置,屬詹事,掌宣中宮命答宗居士書
篇名。南朝宋何承天著。系同宗炳就神滅與否往復辯難的信件。承襲漢晉以來的薪火之喻,旋踵即逝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起傳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