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縣
歷史地名
扶溝縣怎么寫好看:
扶溝縣歷史詞典解釋
西漢置,屬淮陽國。治所在今河南扶溝縣東北四十四里古城村?!?a href="/lishi/zhishi/2/44092zn.htm">水經(jīng)·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溝,故縣有扶溝之名?!?a href="/lishi/renwu/6/54116to.htm">東漢屬陳留郡。三國魏屬陳留國。西晉初廢,后復(fù)置。東魏屬許昌郡。北齊移治今扶溝縣。隋屬潁川郡。唐屬許州。五代梁屬開封府。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清屬陳州府。民國初屬河南開封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
在河南省中東部。屬周口市。面積 1163 平方千米。人口71.4萬。轄9鎮(zhèn)、6鄉(xiāng)。縣人民政府駐城關(guān)鎮(zhèn)。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扶溝縣,治今扶溝縣城東北古城村。因境內(nèi)有扶亭和洧水溝得名?!?a href="/lishi/renwu/2/1102vc.htm">太平寰宇記》東京扶溝縣:“小扶亭有洧水之溝,因以名縣?!睂倩搓枃?。東漢先后屬陳國和陳留郡。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廢扶溝縣。北魏復(fù)置扶溝縣。北齊移治桐邱,即今扶溝縣城。唐初縣屬許州,天寶元年(742年)屬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fù)屬許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屬開封府。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清屬陳州府。1913年屬豫東道,1914年屬開封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53年屬許昌專區(qū),1965年屬周口專區(qū),1969年屬周口地區(qū),2000年屬周口市。地處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賈魯河斜貫全境,渦河支流尉扶河、老渦河流經(jīng)東北部。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農(nóng)產(chǎn)小麥、玉米、大豆、稻、棉花、芝麻、花生等。工業(yè)有毛紡、棉紗、皮革、機(jī)械、印刷、食品、棉花加工等。禹鄲鐵路,311國道,鄭周、開周公路在縣城相交。名勝古跡和紀(jì)念地有鳳凰山遺址、支亭寺遺址、郝崗碑樓、大程書院、文廟大成殿、吉鴻昌烈士紀(jì)念館等。
詞語分解: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qū)劃
歷史地名推薦:醉李
即槜李。在今浙江桐鄉(xiāng)市東北二十里。春秋·公羊傳: 定公十四年 前496 五月,“于越敗吳于醉李”。即此。 即“檇李1”。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回復(fù):扶溝縣歷史


精彩推薦:
任子
秦漢時代選拔和任用官吏的制度之一。擔(dān)任二千石以上職務(wù)的官僚,任職到一定年限后,可一臠嘗味
比喻通過事物的局部而測知全體。宋范成大次韻溫伯謀歸一臠何須嘗世味,寸田久已廢吾耕比量齊觀
同等看待。廖仲愷中國的實業(yè)的現(xiàn)狀及產(chǎn)業(yè)落后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輸出東西,又是工藝品,打情罵俏
情風(fēng)情。俏俏皮,風(fēng)趣,指玩笑。假意打罵,互相調(diào)情玩笑。西游補(bǔ)一回在那里采野花,結(jié)圣友寺
又名清凈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在今福建泉州市涂門街。元至大二年耶路撒冷人阿哈瑪家馬令
官名。漢書百官公卿表太仆屬官有家馬令。主管祭祀和軍國諸用以外的皇帝私用馬匹。有五左右中牧官都尉
官名。三國魏置左右中牧官都尉三人,第六品,隸屬于太仆,主管邊郡苑馬。屬官有司馬各豐肌弱骨
形容花朵嬌艷。宋蘇軾次韻楊公濟(jì)奉議梅花之七冰盤未薦含酸子,雪嶺先看耐凍枝。應(yīng)笑春勝金關(guān)
明弘治六年筑,屬寧夏中衛(wèi)。即今寧夏中衛(wèi)縣東六十里勝金關(guān)。明嘉靖寧夏新志卷寧夏中衛(wèi)十四道溝
即今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西十四道溝鎮(zhèn)。民國徐曦東三省紀(jì)略卷臨江縣至長白縣之途程有三座塔
即今遼寧朝陽市。因城內(nèi)有遼金所筑三塔,故土人稱其城為三座塔。清乾隆欽定熱河志卷三打拉
即今云南貢山獨(dú)龍族怒族自治縣北五十六里打拉。怒語打拉意為勝利。藏語稱菖蒲桶,菖蒲疲憊不堪
疲憊極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沈起予難民船老爹只有奄奄一息,覃順也莊舄越吟
舄戲大。此處用于人名。越國名。都會稽今浙江紹興,疆域在今江蘇東南安徽南江西東部。反眼不識
翻著眼睛不認(rèn)人,比喻忽然變臉。唐代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穆家堡
明置,即今遼寧遼陽縣西南木家鄉(xiāng)。清太祖實錄卷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啟元年,三月,遼陽既趙璠
宋潭州衡山人。度宗咸淳間進(jìn)士。與叔父趙漂起兵于湘鄉(xiāng)應(yīng)文天祥,為軍器監(jiān)。天祥敗,璠受具
受具足戒的省稱。馬騣嶺
古山名。又作馬蹤嶺。在今浙江省仙居縣西,與磐安縣接界。明嘉靖三十三年年倭寇由此入行化如神
形容行動變化快得出奇。漢荀悅漢紀(jì)武帝紀(jì)三當(dāng)今陛下臨制海內(nèi),一齊天下,口雖未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