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興十首·其一原文
漭漭荊襄地,當(dāng)年割據(jù)州。
營連九節(jié)度,星動五諸侯。
已共長江險,應(yīng)關(guān)上將憂。
郭門傳息壤,不障洞庭流。
詩詞問答
問:漫興十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漫興十首·其一寫于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漫興十首·其一是什么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參考注釋
漭漭
水廣大貌?!段倪x·宋玉<高唐賦>》:“涉漭漭,馳蘋蘋。” 李善 注:“漭漭,水廣遠貌。”《水經(jīng)注·巨馬水》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無崖際也?!?唐 王昌齡 《九江口作》詩:“漭漭江勢闊,雨開 潯陽 秋?!?清 龔自珍 《擬進上蒙古圖志表文》:“小東大東,漭漭烏龍,亦有 北海 ,厥受則同?!?/p>
當(dāng)年
在事情發(fā)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dāng)年就收回了投資
割據(jù)
以武力占據(jù)部分地區(qū),在一個國家內(nèi)形成分裂對抗的局面
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資治通鑒》
重鎮(zhèn)如割據(jù),權(quán)輕絕紀綱。——唐· 杜甫《入衡州》
節(jié)度
(1) 節(jié)制調(diào)度;部署
(2) 規(guī)則;分寸
日月之行,有常節(jié)度
五諸侯
(1).古星名。屬井宿,共五星?!逗鬂h書·獻帝紀》:“﹝ 建安 十七年﹞冬十二月,星孛於五諸侯?!?李賢 注:“五諸侯,星名也?!薄稌x書·天文志上》:“五諸侯五星,在東井北,主刺舉,戒不虞……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p>
(2).古星名。屬太微垣,共五星?!端问贰ぬ煳闹尽罚骸皟?nèi)五諸侯五星,在九卿西?!?/p>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fā)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經(jīng)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流入東海
上將
(1) 指地位高的將領(lǐng)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 宛、 洛。——《三國志·諸葛亮傳》
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三國演義》
(2) “軍銜”的一級。將官中的一級,低于大將,高于中將
郭門
外城的門?!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寅 閉郭門,踰而從公。” 唐 韓愈 《過南陽》詩:“ 南陽 郭門外,桑下麥青青?!?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宣和 ……乙巳之春,開 金明池 ,有旨令從官於清明日恣意游宴。是夜,不扃郭門。貴人競攜妓女,朱輪寶馬,駢闐西城之外?!?清 王士禛 《漫興》詩之一:“郭門傳息壤,不障 洞庭 流?!?/p>
息壤
(1).古代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洪水滔天, 鯀 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 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 柳宗元 《天對》:“盜堙息壤,招帝震怒。”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來湮洪水?!币徽f指沃土。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息壤辯》:“《山海經(jīng)》所云‘ 鯀 竊帝之息壤’,蓋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
(2).泛指泥土。 唐 劉禹錫 《答東陽于令涵碧圖》詩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巖森立坌來。”
(3).棲止之地。 清 龔自珍 《桐君仙人招隱歌》:“兩家息壤殊不遠, 江 東 浙 東一棹堪洄沿。” 林之夏 《干寶到杭翌日適余生日同泛西湖》詩:“戎馬頻年期息壤,風(fēng)塵隨地有迷津?!?章士釗 《<蘇報>案始末記敘》:“ 湖南 衡山 人 陳范 夢坡 ,以 江西 退職州官求息壤于 上海 ,因買收此報,繼續(xù)營業(yè)。”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肚f子·天運》:“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咸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俄n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段倪x·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眳⒁姟?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精彩推薦:
- 海瀕老同年,五載依宇下。春風(fēng)舞蓑笠,愛日曝田舍。喜無撞熱衷吏,追逐款段馬。劇談許絛褐,得趁公余暇。達官來三逕,小隊鄰翁詫。明公杰俊人,麟族稱大雅。典刑樣諸老,胸次郁醖藉。西派溯其源,境物入陶寫。才高事無難,只手擘太華。乘軺始逾嶺,風(fēng)采賢使者。堂堂開大閫,部屬肅鞾帕。臺端有老蜮,闖影含沙射。孤忠冕旒知,還許河內(nèi)借。鈴齋安獨處,冷淡閑僧夏。例錢推不受,金貝視土苴。首祠酌泉翁,坐使饕俗化。葭萌細摩拊,生意被原野。循良渤海遂,平理潁川霸。威風(fēng)戢偷竊,德意銷詭詐。能令颶母伏,默禱雨師灑。開倉散窮閭,儉歲低粒價。貢場宏敞拓,芘士千間廈。歷觀古賢牧,美政公其亞。讒夫真枉了,有識共唾罵。君子竟何傷,徽譽愈膾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