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柱華峰,綠翠似、芙蓉金削。孤負(fù)卻、畫船春水,一尊同酌。
寒食清明都幾日,征鞍遽作西歸客。
漫春風(fēng)、墻燕語留人,高城隔。
春草碧,楊花白。
妝點就,行軒色。
道不應(yīng)霜翮,能舒長策。
三尺青萍風(fēng)義在,看君冠蓋長安陌。
對夕陽、淡處最關(guān)情,河梁別。
詩詞問答
問:《滿江紅 至元二一年歲次甲申,二月二十八日》的作者是誰?答:王惲
問:該詩寫于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么體裁?答:詞
問:王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惲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zhì)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薄端问贰分臼摺罚骸霸O(shè)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p>
(2).喻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獨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lián)崛??!?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p>
(3).指舊式賬簿或清冊里的一個項目。舊式賬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jìn)的)、開除(支出的)、實在(剩下的)四項,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nèi)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孤負(fù)
(1).違背;對不住。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fù) 陵 心?!?唐 韓愈 《感春》詩:“孤負(fù)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 劉過 《臨江仙》詞:“青眼已傷前遇少,白頭孤負(fù)知音?!?明 方孝孺 《與鄭叔虔書》:“但媿學(xué)術(shù)荒陋,無所建明,孤負(fù)期待,以損知人之哲。”
(2).謂徒然錯過。 宋 黃機(jī) 《水龍吟》詞:“恨荼蘼吹盡,櫻桃過了,便只恁成孤負(fù)?!?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一折:“他怎肯孤負(fù)子這艷陽三月天。”《紅樓夢》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負(fù),相對原宜惜寸陰?!?/p>
畫船
裝飾華美的游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宋 范仲淹 《獻(xiàn)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詩:“步隨芳草遠(yuǎn),歌逐畫船移?!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幕兀骸癌z 秦淮河 ﹞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絶?!?/p>
春水
(1).春天的河水?!度龂尽侵尽ぶT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元 楊維楨 《雨后云林圖》詩:“浮云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p>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玨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fā),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游獵?!督鹗贰ぽ浄鞠隆罚骸捌鋸拇核t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干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p>
一尊
(1).猶獨尊?!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敖癖菹虏⒂刑煜?,別白黑而定一尊?!?司馬貞 索隱:“謂 始皇 并六國,定天下,海內(nèi)共尊立一帝,故云?!薄缎绿茣ず箦鷤魃稀t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請氏 武 ,示一尊?!?李詳 《論桐城派》:“若舉天下統(tǒng)定一尊,猶之四瀆并而為一,云此為正派,餘則非是,固無此理?!?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jié):“但到奴隸制成立以后,地上權(quán)力統(tǒng)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歸于一統(tǒng)。”
(2).表數(shù)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猶言一座?!痘ㄔ潞邸返谒乃幕兀骸暗降媒址粊砭?,只救出 秋痕 、 跛腳 ,只搶得一尊觀音小龕,一軸 癡珠 小照,其餘都?xì)w毒燄?!比纾捍笈谝蛔?。
(3).一杯。 元 郝經(jīng) 《落花》詩:“玉闌煙冷空千樹,金谷香銷謾一尊。”
寒食
(1).節(jié)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fù)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于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guān); 晉 陸翽 《鄴中記》、《后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后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fēng)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zhí)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yè)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qū)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煙節(jié)。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jié),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郁達(dá)夫 《釣臺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xiāng),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jié)前?!眳㈤啞短接[》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薄侗碧脮n》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p>
(3).猶冷食。指寒食節(jié)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蜇嘁载?,或裁以刀,調(diào)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采蒻葉裹以蒸之?;蚣右贼~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于其下者?!?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jì)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p>
清明
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jié)日里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xiàn)特別祭品
征鞍
猶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 唐 杜審言 《經(jīng)行嵐州》詩:“自驚牽遠(yuǎn)役,艱險促征鞍。” 宋 謝薖 《蝶戀花》詞:“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間豈有無愁處?!?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思憶》:“王孫何處解征鞍,靈妃怨,瑤瑟與誰彈?” 劉國鈞 《餞春詞》之一:“若個多情解相憶,征鞍還帶落花飛?!?/p>
西歸
(1).向西歸還;歸向西方。《詩·檜風(fēng)·匪風(fēng)》:“誰將西歸,懷之好音?!?南朝 梁 何遜 《臨行與故游夜別》詩:“復(fù)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唐 孟郊 《感懷》詩之五:“去去荒澤遠(yuǎn),落日當(dāng)西歸?!?/p>
(2).用作人死亡的婉詞。如:跨鶴西歸;鸞馭西歸。
春風(fēng)
(1) 春天的風(fēng)
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燕語
(1).宴飲敘談?!对姟ば⊙拧まな挕罚骸把嘈φZ兮,是以有譽(yù)處兮?!?鄭玄 箋:“天子與之燕而笑語?!?朱熹 集傳:“燕,謂燕飲。”《左傳·昭公十二年》“夏, 宋 華定 來聘,通嗣君也。享之,為賦《蓼蕭》” 晉 杜預(yù) 注:“樂與 華定 燕語也?!薄吨熳诱Z類》卷一一八:“ 長孺 起,先生留飯,置酒三行,燕語久之,飯罷辭去?!?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一:“﹝ 黃襲甫 ﹞出堦除納涼,遙見官房燈燭熒煌,燕語喧嘩,忽一士夫出揖……因邀入同飲。”
(2).閑談;親切交談?!稘h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 宋 葉適 《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lǐng)詹公墓志銘》:“嘗與同僚燕語,顧余而嘆曰:‘吾等善自立,須子一好墓銘而已?!薄睹魇贰Z傳》:“ 太祖 念 基 ,每歲召 璟 ……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p>
(3).指燕子鳴叫。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錦帶書十二月啟·姑洗三月》:“魚游碧沼,疑呈遠(yuǎn)道之書;燕語雕梁,狀對幽閨之語。” 宋 無名氏 《西江月》詞:“梁上喃喃燕語,紙間戢戢蠶生?!?/p>
(4).指燕子鳴聲。 唐 姚合 《酬任疇協(xié)律夏中苦雨見寄》詩:“樹暗蟬吟咽,巢傾燕語愁。” 宋 戴復(fù)古 《晚春》詩:“池塘渴雨蛙聲少,庭院無人燕語長?!?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一折:“猛聽的鶯聲恰恰,燕語喧喧,蟬聲歷歷。”
春草
(1).春天的草。 晉 潘岳 《內(nèi)顧》詩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宋 陸游 《試院春晚》詩:“漫漫晚花吹瀼岸,離離春草上宮垣?!?明 何景明 《過君采次韻》之一:“昔牽春草夢,今并玉珂游?!?/p>
(2).喻卑微。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xué)士垍》詩:“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仇兆鰲 注:“春草,嘆卑微?!?/p>
(3).藥草名。又名莽草?!稜栄拧め尣荨罚骸叭帲翰??!?邢昺 疏:“藥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币徽f,“春草”為白微的別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微》。
楊花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唐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 龍標(biāo) 過 五溪 ?!?宋 陳偕 《滿庭芳·送春》詞:“榆莢拋錢,桃英胎子,楊花已送春歸?!薄段骱言挕ち鶚虿袍E》:“楊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隨花落繡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楊花!多么輕的楊花呀!”
點就
指派妥當(dāng)。《水滸傳》第七九回:“隨即點就本部軍兵,出城迎敵?!?/p>
行軒
古時指高貴者所乘的車。亦借稱貴客。 宋 姜夔 《驀山溪·詠柳》詞:“幾度拂行軒,念衣冠尊前易散?!?明 高明 《琵琶記·牛相出京宣旨》:“略請行軒到此少住?!?/p>
不應(yīng)
(1).不響應(yīng);不應(yīng)和?!赌印て鞄谩罚骸爱?dāng)應(yīng)鼓而不應(yīng),不當(dāng)應(yīng)而應(yīng)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yīng),視儀而動……不應(yīng)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p>
(2).不回答;不答應(yīng)?!睹献印す珜O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yīng),隱幾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儘夫人問當(dāng),夫人説話,不應(yīng)一句?!?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yīng),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yīng)驗?!俄n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yīng)事實者,愿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xùn)》:“風(fēng)興云蒸,事無不應(yīng)。”
(1).不應(yīng)該。 宋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yīng)此地著 鴟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yīng)若是?!?/p>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jīng)詩》:“訓(xùn)釋雖工君尚少,不應(yīng)急務(wù)世人傳?!?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yīng)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p>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yīng)春能生許愁?!?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yīng)明白髮,似欲勸人歸?!?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yīng)蕭瑟為秋風(fēng)?!?/p>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yīng)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bǔ)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yīng)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xì)數(shù)從前,不應(yīng)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yīng)長?!?宋 謝薖 《定風(fēng)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云霧,回顧,不應(yīng)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yīng)霜塞遠(yuǎn),橫槊看詩成?!?/p>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guān)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zé)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yīng)罪名?!?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yīng)?!薄端疂G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lǐng)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yīng)。房主人并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yīng)?!?/p>
舒長
(1). 漢 王符 《潛夫論·愛日》:“治國之日舒以長,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餘?!焙笠蛞越柚赴矊?,太平。 宋 蘇轍 《謝入伏早出狀》之二:“膺化國之舒長,念暑雨之咨怨?!?宋 陸游 《戊申嚴(yán)州勸農(nóng)文》:“服勞南畝,各終藨蓘之功;無犯有司,共樂舒長之日。”
(2).久長。《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濃霧,旋即放晴,陽景舒長,天氣亦熱?!?/p>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青萍
(1).亦作“ 青蓱 ”。古寶劍名?!段倪x·陳琳<答東阿王箋>》:“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將之器?!?呂延濟(jì) 注:“青蓱、干將,皆劍名也?!?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鋒之精絶也。”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jié)緑,長價於 薛 卞 之門?!?/p>
(2).又泛指劍。 明 沉鯨 《雙珠記·刑逼成招》:“偶見他獨行身酩酊,青萍觸傷其頸?!?陳世宜 《贈孟碩》詩:“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賸有氣崚嶒?!?/p>
(3).喻指兵柄,軍權(quán)。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仰思調(diào)玉燭,誰定握青萍?!?仇兆鰲 注:“憤激涕零,為宦官監(jiān)兵,王師喪敗也。上將元勛,見功臣可仗。欲調(diào)玉燭,青萍誰屬,言當(dāng)專任 李 郭 ,以致太平?!?/p>
(4).水生植物。浮萍的別稱。 宋 陸游 《初夏閑步村落間》詩:“緑葉忽低知鳥立,青萍微動覺魚行?!?清 厲鶚 《臺城路·蠶》詞:“青萍葉大桐花落,村村又鳴鳩婦?!眳⒁姟?青蘋 ”。
風(fēng)義
(1).猶風(fēng)操。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序》:“ 建中 四祀, 朱泚 作亂,居我鳳巢;忠臣義士,身死王事,可得而言者,咸悉載之,使后來英杰,貴風(fēng)義而企慕?!薄顿Y治通鑒·梁武帝普通元年》:“ 熙 好文學(xué),有風(fēng)義,名士多與之游?!?清 吳偉業(yè) 《贈家侍御雪航》詩:“吾家侍御公,平生藴風(fēng)義。”
(2).猶情誼。 唐 高適 《同衛(wèi)八題陸少府書齋》詩:“深房臘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當(dāng)令風(fēng)義親。” 宋 蘇軾 《與陳季常書》之十二:“先生篤於風(fēng)義,至自割瘦脛以啖我,可謂至矣?!?/p>
(3).風(fēng)度儀態(tài)。 宋 梅堯臣 《送張圣民學(xué)士知登州》詩:“慕君才行美,風(fēng)義亦倜儻?!?/p>
(4).指詩文的風(fēng)格義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周繇》:“宗派或殊,風(fēng)義必合?!?章士釗 《趙伯先事略》:“既至校,知有 趙聲 伯先 其人,文章風(fēng)義冠絶於堂,則大喜,引而親之,相許備至?!?/p>
諷諫評議?!稌x書·陸機(jī)傳》:“奇?zhèn)t 虞翻 、 陸績 、 張惇 以風(fēng)義舉政?!币槐咀鳌?諷議 ”。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骸?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shù)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p>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拔乙蛑x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p>
(3).特指使者?!逗鬂h書·章帝紀(jì)》:“吾詔書數(shù)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p>
(4).猶冠族。官宦之家。《后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fēng)儀,遂于賓榻中,選士嫁之?!?/p>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長安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游原》
關(guān)情
(1).掩飾感情。 唐 張鷟 《游仙窟》:“琵琶入手,未彈中間,僕乃詠曰:‘心虛不可測,眼細(xì)強(qiáng)關(guān)情;迴身已入抱,不見有嬌聲?!?/p>
(2).動心,牽動情懷。 唐 陸龜蒙 《又酬襲美次韻》:“酒香偏入夢,花落又關(guān)情?!?元 關(guān)漢卿 《金線池》楔子:“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難道不關(guān)情?!?郁達(dá)夫 《題淡然手冊》詩:“風(fēng)雨雞鳴夜五更,浮云聚散總關(guān)情?!?/p>
(3).謂對人或事物注意、重視。 唐 崔峒 《送蘇修游上饒》詩:“世事關(guān)情少,漁家寄宿多?!?明 劉基 《鷓鴣天·冬暖》詞:“塵勞事,莫關(guān)情,清風(fēng)皓月共忘形?!薄对偕墶返谑幕兀骸熬趼勓孕拇髳?,連呼繼父太關(guān)情?!?/p>
河梁別
謂送別。 唐 李白 《蘇武》詩:“東還沙塞遠(yuǎn),北愴河梁別。泣把 李陵 衣,相看淚成血?!?唐 孫逖 《送蘇郎中綰出佐荊州》詩:“不見河梁別,空銷 郢 路魂?!眳⒁姟?河梁 ”。


精彩推薦:
- 挾弓持矛八人者,暮出永寧循白馬。袁村飲酒呼主翁,主翁倉皇問以弓。朝飯南山民獻(xiàn)彘,主人贈刀其姓李。道逢兩夫捕鷹隼,脅之以威使從己。晚投民居迫之饋,坐有三夫愿從事。其徒新故十有三,驅(qū)使兩夫前探伺。諜知小水無徼巡,彎弓長呼蒼市門。傳聲市人恣誘脅,擾擾坐致幾千人。一盜登床坐而視,四盜執(zhí)兵環(huán)以衛(wèi)。八夫露刃入民居,斂聚金珠致之帥。搜羅抉剔凡八戶,淫污婦女累其主。烹羊致酒來紛紛,錢幣滿前隨賜與。一盜揚聲集市人,我憐市人??嘭殹>用穹e財尚余羨,恣爾攫取舍無嗔。市人聽令喜且舞,肩負(fù)囊擔(dān)誰復(fù)數(shù)。須臾散去閭里空,犬逝雞逃無敢語。八盜連謀詔其五,為我鳴金南取路。人聞金聲謂盜南,八盜西馳下山去。長吏飛書呵有司,坐欲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