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zèng)韓退之原文
九疑峰畔二江前,戀闕思鄉(xiāng)日抵年。白簡(jiǎn)趨朝曾并命,蒼梧左宦一聯(lián)翩。
鮫人遠(yuǎn)泛漁舟水,鵩鳥閑飛露里天。
渙汗幾時(shí)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
詩詞問答
問:贈(zèng)韓退之的作者是誰?答:張署
問:贈(zèng)韓退之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唐代
問:贈(zèng)韓退之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全唐詩:卷314-19
參考注釋
九疑
亦作“ 九嶷 ”。1.山名。在 湖南 寧遠(yuǎn)縣 南?!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南方 蒼梧 之丘, 蒼梧 之淵,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zhǎng)沙 零陵 界中?!?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為 零陵 ?!?唐 李涉 《寄荊娘寫真》詩:“ 蒼梧 九疑 在何處,斑斑竹淚連 瀟湘 。” 金 元好問 《湘夫人詠》:“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突圍到 章貢 ,埋伏到 九嶷 ?!?/p>
(2).指 九疑山 之神?!冻o·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則將百神蔽日來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紛然來迎?!?/p>
二江
(1).指 四川 境內(nèi)之 郫江 、 流江 ?!妒酚洝ず忧罚骸?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張守節(jié) 正義引 任豫 《益州記》:“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晉 左思 《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抗 峨眉 之重阻?!?唐 杜甫 《大雨》詩:“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hào)?!?/p>
(2).借指 成都 一帶?!端鍟び谖闹賯鳌罚骸?王謙 竊居二江,叛換 三蜀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 蜀王 扶天茂績(jī),命世雄姿,八國二江,早列封圻之內(nèi); 黔 城 楚 硤,皆歸陶冶之中。”
(3).相當(dāng)于 北宋 的 江南東路 與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p>
(4). 四川 宜昌 段 長(zhǎng)江 中有 葛洲壩 和 西壩 兩個(gè)洲,將 長(zhǎng)江 分成三條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兩洲之間。
戀闕
留戀宮闕。舊時(shí)用以比喻心不忘君。 唐 杜甫 《散愁》詩之二:“戀闕丹心破,霑衣皓首啼?!?唐 韓愈 《次鄧州界》詩:“ 潮陽 南去倍 長(zhǎng)沙 ,戀闕那堪更憶家?!薄剁R花緣》第六八回:“況臣自到天朝,業(yè)經(jīng)兩載,私製金甌之頌,幸依玉燭之光,食德飲和,感恩戀闕?!?/p>
白簡(jiǎn)
(1).古時(shí)彈劾官員的奏章?!稌x書·傅玄傳》:“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jiǎn),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宋 陸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詩:“白簡(jiǎn)萬言幾慟哭,青編一傳可前知?!?明 張景 《飛丸記·發(fā)跡鋤強(qiáng)》:“欲把丹心懸魏闕,且將白簡(jiǎn)奏朝廷?!?清 錢謙益 《工部右侍郎贈(zèng)尚書程公傳》:“公在諫垣,以別白賢奸、澄清世道為己任,白簡(jiǎn)屢上,皆彈劾執(zhí)政私人。”
(2).猶玉簡(jiǎn)。道教祭告神祇的文書。 唐 陸龜蒙 《和襲美傷開元觀顧道士》:“多應(yīng)白簡(jiǎn)迎將去,即是朱陵鍊更生?!薄对企牌呋`》卷二:“白簡(jiǎn)青籙,得道人名,記皇民譜録,數(shù)極 唐堯 ,是為小刼?!?宋 洪邁 《夷堅(jiān)丙志·趙士遏》:“ 黃 之妻夢(mèng)先亡十餘人,內(nèi)有衣皁小團(tuán)花衫者,持素黃籙白簡(jiǎn)來拜謝?!?/p>
(3).白色裙。簡(jiǎn),通“ 襇 ”?!墩f郛》卷五三引 宋 周密 《唱名記》:“上御集英殿,拆號(hào)唱進(jìn)士名,各賜緑襴袍、白簡(jiǎn)、黃襯衫?!?/p>
趨朝
亦作“趍朝”。上朝。 宋 沉作喆 《寓簡(jiǎn)》卷八:“宰相趨朝,騶唱過門?!?宋 孟元老 《東京夢(mèng)華錄·天曉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bào)曉……諸趍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p>
并命
共命運(yùn);同死?!端螘に魈攤鳌罚骸拔遗c此城并命,義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兄弟》:“﹝ 王元紹 ﹞為兵所圍,二弟爭(zhēng)共抱持,各求代死,終不得解,遂并命爾?!?/p>
(1).猶言捐生?!逗鬂h書·西羌傳》:“今國家無德,恩不及遠(yuǎn),羸弱何辜,而當(dāng)并命!”《資治通鑒·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誰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稏|周列國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國家,知我必欲報(bào)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慮?!?/p>
併命:1.拚命,舍命?!杜f五代史·明宗紀(jì)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無併命。”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七:“自和議成而軍士灰心,敵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禍?!?清 王韜 《淞濱瑣話·魏月波》:“聞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將與女併命?!?/p>
(2).比喻盡最大的力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yùn)動(dòng)》:“或有不軌之徒從中鼓煽,強(qiáng)者併命于尋仇,弱者絶望于逃死,眾志一暌,全體瓦裂,終非國家福也?!?/p>
並命:1.一同受命?!抖Y記·內(nèi)則》:“毋敢敵耦於冢婦,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孔穎達(dá) 疏:“并有教令之命?!?唐 權(quán)德輿 《太原鄭尚書遠(yuǎn)寄新詩走筆酬贈(zèng)》詩:“昔歲經(jīng)過同二 仲 ,登朝並命慚無用?!?唐 張署 《贈(zèng)韓退之》詩:“白簡(jiǎn)趨朝曾並命, 蒼梧 左宦一聯(lián)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某今日與人爭(zhēng)不勝,已買刀藏腰際,將與仇者並命?!?/p>
左宦
(1).諸侯之官?!侗笔贰と辶謧魃稀?quán)會(huì)》:“ 暹 欲薦 會(huì) 與 馬敬德 等為諸王師。 會(huì) 性恬靜,不慕榮勢(shì),恥於左宦,固辭?!?/p>
(2).降官;貶職。 唐 戴叔倫 《京口送皇甫司馬副端曾舒州辭滿歸東都》詩:“故園雙闕下,左宦十年歸?!?宋 王禹偁 《五更睡》詩:“左宦離雙闕,高眠盡五更?!?/p>
聯(lián)翩
鳥飛翔時(shí)的一種姿態(tài)。比喻斷續(xù)而迅疾
一夜春風(fēng),細(xì)雨聯(lián)翩
鮫人
(1).神話傳說中的人魚。 楊慎 《升庵詩話·子書傳記語似詩者》引《韓詩外傳》:“ 荊山 不貴玉,鮫人不貴珠?!?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jī)……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唐 杜甫 《雨》詩之四:“神女花鈿落,鮫人織杼悲?!?端木蕻良 《女神》:“海的女神帶著鮫人和蜃女,在綠色的云片里嬉戲?!?/p>
(2).捕魚者,漁夫。 唐 杜甫 《閿鄉(xiāng)姜七少府設(shè)鲙戲贈(zèng)長(zhǎng)歌》:“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仇兆鰲 注:“鮫人,捕魚者?!?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七:“﹝龍涎,﹞鮫人採之,以為至寶?!?/p>
漁舟
漁船
鵩鳥
(1).貓頭鷹一類的鳥。舊傳為不祥之鳥。 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為 長(zhǎng)沙王 傅,三年,有鵩鳥飛入 誼 舍?!?唐 元稹 《有鳥》詩之五:“秋鷹迸逐霜鶻遠(yuǎn),鵩鳥護(hù)巢當(dāng)晝啼?!?宋 蘇軾 《和陶使都經(jīng)錢溪》:“但恐鵩鳥來,此生還蕩析?!?/p>
(2).比喻奸佞。 宋 曾肇 《上王荊公墓》詩:“天上龍胡斷,人間鵩鳥來?!?/p>
(3).《鵩鳥賦》的省稱?!短接[》卷九二七引 晉 梅陶 《鵩鳥賦序》:“余既遭 王敦 之難,遂見忌,録居于 武昌 。其秋有野鳥入室,感 賈誼 《鵩鳥》,依而作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相如 《上林》,繁類以成艷。 賈誼 《鵩鳥》,致辨於情理?!?宋 惠洪 《金華超不群用前韻作詩見贈(zèng)亦和》之三:“憑欄試誦《鵩鳥》文, 洛陽 少年亦翹楚?!?/p>
渙汗
(1).喻帝王的圣旨、號(hào)令?!端螘し短﹤鳌罚骸笆且悦髟t爰發(fā),已成渙汗,學(xué)制既下,遠(yuǎn)近遵承。” 宋 王安石 《免參政上兩府啟》:“雖已陳情而懇避,猶疑渙汗之難迴?!?康有為 《進(jìn)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皇上乾綱獨(dú)攬,號(hào)令如雷霆,無封建之強(qiáng)侯,更無大將軍之霸主,片紙渙汗,督撫貫行?!?/p>
(2).指發(fā)號(hào)施令。 清 魏源 《次韻前出塞》之六:“渙汗九萬里,榮辱非一彊?!?李大釗 《大哀篇》:“彼等見夫共和國有所謂政黨者矣,於是烏合之眾,各竪一幟,以渙汗人間?!眳⒁姟?渙汗大號(hào) ”。
(3).猶流布?!段倪x·劉孝標(biāo)<辨命論>》:“星虹樞電,昭圣德之符;夜哭聚云,鬱興王之瑞。皆兆發(fā)於前期,渙汗於后葉。” 張銑 注:“渙汗,流布之貌。” 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南郊頌》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渙汗於緑篇,氛氳於丹冊(cè)者矣?!?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天恩渙汗,使者星軺遠(yuǎn)下朝端?!?/p>
(4).光亮鮮麗貌。《西京雜記》卷六:“ 魯恭王 得文木一枚……制為枕案,文章璀璨,彪炳渙汗。”
幾時(shí)
什么時(shí)候,哪一天
你幾時(shí)來
率土
(1).“率土之濱”之省。謂境域之內(nèi)?!对姟ば⊙拧け鄙健罚骸奥释林疄I,莫非王臣?!?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毛詩中》:“《爾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濱者,舉外以包內(nèi),猶言四海之內(nèi)。’” 漢 班固 《明堂詩》:“普天率土,各以其職?!薄侗饼R書·文宣帝紀(jì)》:“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wǎng)疏澤洽,率土歸心。”《新唐書·孫伏伽傳》:“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豈少此物哉?!?清 方文 《石臼湖訪邢孟貞》詩:“率土皆怨痛,況乃忠孝臣?!?/p>
(2).猶王土。指京畿地區(qū)。 唐 張署 《贈(zèng)韓退之》詩:“渙汗幾時(shí)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歸田
(1) 指辭官歸里,退隱
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中無人,不如歸田。”——《晉書·李密傳》
解甲歸田
(2) 歸還田地;舊指歸還耕種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漢書·食貨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