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山原文
枯楠千歲遭風雷,披枝折干吁可哀。輪囷無用天所赦,秋水初落浮江來。
嵌空宛轉(zhuǎn)若耳鼻,峭瘦拔起何崔嵬。
珠宮貝闕留不得,忽出洲渚知誰推。
書窗正對云洞啟,叢菊初傍幽篁栽。
是間著汝頗宜稱,摩挲朝暮真千回。
天公解事雨十日,洗盡泥滓滋莓苔。
一丘一壑吾所許,不須更慕明堂材。
詩詞問答
問:木山的作者是誰?答:陸游
問:木山寫于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陸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陸游名句大全
陸游木山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千歲
(1) 千年。泛指年代長久
(2) 對天子(皇帝)所封諸王的直接稱呼,小說和戲劇中常用
千歲爺
(3) 對天子(皇帝)所封諸王的間接稱呼
遭風
(1).受到風邪。 漢 王充 《論衡·寒溫》:“遭風逢氣,身生寒溫?!?/p>
(2).遇風?!读砍烧Z注解·戶部》:“遭風,舟行遇風也?!?/p>
折干
(1).指漕運中規(guī)定的糧食損耗?!睹魇贰な池浿救罚骸八握矍赝厩直I,妄稱水火,至有鑿船自沉者?!?/p>
(2).謂以錢代替實物。 明 焦竑 《玉堂叢語·規(guī)諷》:“ 王晉溪 總制三邊時,每一巡邊,雖打中火,亦費百金,未嘗折乾。到處皆要供具,燒羊亦數(shù)頭?!?趙佩如 常寶堃 《新燈謎》:“乙:咱賭一盒煙卷。甲:煙卷還得去買,干脆折干賭兩千塊錢?!?/p>
(3).謂用金銀財物行賄送禮?!睹魇贰け径罚骸罢矍?,衛(wèi)卒納銀將弁以免其行,有事則召募以應(yīng)?!?清 蔣士銓 《臨川夢·抗疏》:“凡官吏,恣婪索,盡無遺。綵緞金花以及折乾等禮似山堆,敲剝?yōu)拿?,拋妻賣兒。”
可哀
(1).令人悲痛?!蹲髠鳌は骞迥辍罚骸熬攀乐渥?,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2).可憐。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八》:“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輪囷
(1).盤曲貌。《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輪囷離奇,委曲盤戾也?!?宋 王禹偁 《送光祿王寺丞通判徐方》詩:“ 戲馬臺 荒春寂寞,斬虵鄉(xiāng)古樹輪囷?!?清 李必恒 《吳門徐昭法先生畫芝》詩:“壘坷輪囷態(tài)最工,披圖謖謖起清風?!?/p>
(2).碩大貌?!抖Y記·檀弓下》“美哉輪焉” 漢 鄭玄 注:“輪,輪囷,言高大。”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尤多荔枝,皆大本,輪囷數(shù)圍。”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灌園生》:“夏果磊落,秋瓜輪囷?!?/p>
無用
(1) 不適用的
無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職人員
(2) 沒有價值或意義的;沒有用處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無用的字母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嵌空
1.亦作"嵌空"。 2.空闊。 3.凹陷。 4.玲瓏。宛轉(zhuǎn)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zhuǎn)。——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zhuǎn)
路宛轉(zhuǎn)石間。——《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宛轉(zhuǎn)而不臥
(3) 婉轉(zhuǎn)
拔起
(1).突然興起?!稘h書·項籍傳贊》:“然 羽 非有尺寸,乘勢拔起隴畝之中。” 顏師古 注引 鄧展 曰:“疾起也?!薄逗鬂h書·齊武王縯傳論》:“大丈夫之鼓動拔起,其志致蓋遠矣。” 宋 文天祥 《集杜詩·<魯港之遁>序》:“當是時,惟豪杰拔起?!?清 姚瑩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其生平宦蹟事功文章著于史傳,與夫他途拔起,及以節(jié)孝言行著於邑志家乘者不載焉?!?/p>
(2).猶提拔。
(3).聳起。 明 劉基 《深居精舍記》:“初入谿口,有奇石拔起沙水中,狀如折柱。其下者如伏獸,其名曰釣臺?!?/p>
崔嵬
(1) 有石頭的土山
慎事關(guān)門并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 * 》
(2) 高大;高聳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嶺崔嵬。——《封神演義》
珠宮貝闕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不得
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洲渚
水中小塊陸地。 晉 左思 《吳都賦》:“島嶼緜邈,洲渚馮隆?!?唐 杜甫 《暮春》詩:“暮春鴛鷺立洲渚,挾子飜飛還一叢?!?阿英 《明朝的笑話》一:“如今那有閑洲渚,寄語沙鷗莫浪眠。”
正對
(1).直言對答?!逗鬂h書·趙典傳》:“朝廷每有災(zāi)異疑議,輒諮問之。 典 據(jù)經(jīng)正對,無所曲折?!?/p>
(2).對偶的一種。用反映同類事物或概念的詞語兩兩相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 孟陽 《七哀》云:‘ 漢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對之類也?!?宋 蔡夢弼 《草堂詩話》:“‘貔虎閑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對‘麒麟’為正對矣?!?/p>
洞啟
敞開。 晉 潘岳 《籍田賦》:“閶闔洞啟,參涂方駟?!?南朝 梁簡文帝 《請朱異奉述制旨易義表》:“疑關(guān)永闢,踰 弘農(nóng) 之洞啟;辭河既吐,邁 龍門 之已鑿。” 唐 司空曙 《秋日趨府上張大夫》詩:“重城洞啟肅秋煙,共説 羊公 在鎮(zhèn)年?!?/p>
幽篁
幽深的竹林
宜稱
適當(的狀態(tài));合適;相宜。 漢 賈誼 《新書·容經(jīng)》:“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顏色聲氣,各有宜稱,所以明尊卑,別疏戚也。”《漢書·文帝紀》:“丞相 平 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 高祖 宗廟最宜稱?!?唐 元稹 《楊嗣復授尚書兵部郎中制》:“然而操剸吏事,細大無遺,用副虛求,允謂宜稱?!?唐 韓偓 《新上頭》詩:“學梳鬆鬢試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為要好多心轉(zhuǎn)惑,徧將宜稱問傍人?!?/p>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后漢書·薊子訓傳》
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從早到晚;無時無刻
朝暮思念
天公
(1) 天。以天擬人,故稱
(2) 神話傳說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解事
懂事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薄痘茨献印椥斡枴罚骸叭裟驹诮疚?,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jīng),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吨芏Y·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杜預 注:“甲至癸?!?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shù)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薄缎挛宕贰に咎炜家弧罚骸爸芴煲徊兀臅r,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p>
泥滓
(1).泥渣。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日月挾蟲鳥之瑕,不妨麗天之景; 黃河 含泥滓之濁,不害凌山之流?!?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以今觀之,昌陽待泥土而生,昌蒲一有泥滓則死矣?!?明 徐渭 《翠鄉(xiāng)夢》第一出:“但恐金沙未汰,不免夾帶些泥滓?!?清 方文 《樅川苦雨柬李仲山孫子糓》詩:“春來湖畔泥滓滑,欲行不行空踟躕?!?/p>
(2).猶污濁。比喻恥辱?!段倪x·潘岳<西征賦>》“奮迅泥滓” 李善 注引 漢 李陵 《與蘇武書》:“言為瑕穢,動增泥滓?!?/p>
(3).指視為污濁;賤視。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得喪不可搖其心,榮辱不能動其志,桎拲冠冕,泥滓祿位?!?/p>
(4).比喻卑下的地位。 晉 潘岳 《西征賦》:“或被髮左袵,奮迅泥滓?!?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潦倒沉泥滓,欹危踐矯衡。” 宋 蘇舜欽 《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乍脫泥滓底,稍見日月光?!?/p>
(5).比喻塵世。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鞵布襪從此始?!?/p>
莓苔
青苔。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蘇舜欽 《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明 李瀚 《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p>
一丘一壑
(1).《漢書·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后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隱在野,放情山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明帝 問 謝鯤 :‘君自謂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一丘一壑,同 阮籍 於西山;一嘯一歌,列 嵇 康 於北面?!?宋 陸游 《木山》詩:“一丘一壑吾所許,不須更慕明堂材?!?/p>
(2).猶一山一水。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四:“一丘一壑我前導,重話 京華 送我情?!?/p>
不須
不用;不必。《后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薄毒劳ㄑ浴とf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yǎng)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明堂
(1) 〈方〉∶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樂府詩集·木蘭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