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潘孟與·其五原文
蘭徑微飔曳短裾,每因退院過精廬。
幾人白醉同看茗,雅有玄言不及書。
社結(jié)蓮花今已矣,名垂竹素竟何如。
酒爐便爾河山隔,從此山堂草丈馀。
詩詞問答
問:哭潘孟與·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哭潘孟與·其五寫于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哭潘孟與·其五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2. 余與孟與諸子結(jié)詩社于清源庵,□□蓮花庵。
參考注釋
退院
(1).指僧人脫離寺院。 宋 無名氏 《道山清話》:“長老遂退院而去?!?宋 陸游 《 * 》詩:“身似游邊客,心如退院僧?!?清 趙翼 《歸田即事》詩:“署門客散無投刺,退院僧高自掩關(guān)?!?郁達(dá)夫 《沉淪》六:“他近來只同退院的閑僧一樣,除了怨人罵己之外,更沒有別的事了?!?/p>
(2).離院;出院。 魯迅 《書信集·致謝敦南》:“本人大約兩三星期后即可退院?!?/p>
精廬
(1).學(xué)舍,讀書講學(xué)之所?!逗鬂h書·姜肱傳》:“盜聞而感悔,后乃就精廬,求見徵君。” 李賢 注:“精廬即精舍也。”《魏書·儒林傳·平恒》:“乃別構(gòu)精廬,并置經(jīng)籍於其中。” 清 瞿鴻禨 《與繆荃孫書》:“ 鐘山 既已蟬聯(lián),精廬又較 南菁 為勝?!?/p>
(2).佛寺;僧舍?!侗饼R書·楊愔傳》:“至 碻磝戍 ,州內(nèi)有 愔 家舊佛寺,入精廬禮拜?!?唐 賈島 《宿山寺》詩:“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宋 辛棄疾 《漢宮春·答李兼善提舉和章》詞:“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廬?!?/p>
白醉
(1).浮白酒醉。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於是臘鼓垂,無賴之子白醉耳熱之后,結(jié)黨合羣,游不擇類?!?/p>
(2).謂溫暖如醉。 宋 樓鑰 《炙背俯晴軒》詩:“映簷成白醉,挾纊謝奇溫?!?/p>
玄言
(1).指 魏晉 間崇尚 老莊 玄理的言論或言談?!稌x書·簡文帝紀(jì)》:“﹝ 簡文帝 ﹞及長,清虛寡欲,尤善玄言?!?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陽元 既沒,瞻舊宅而無成; 康伯 不存,對玄言而誰與?” 明 袁宗道 《訪陳晦伯先生》詩:“兕觥湛緑醑,麈尾發(fā)玄言?!?章炳麟 《學(xué)變》:“載其厭世,至導(dǎo)引求神仙,而皆崇法 老 莊 ,玄言自此作矣?!眳⒁姟?玄談 ”、“ 玄學(xué) ”。
(2).指 老莊 之書?!赌鲜贰埛髠鳌罚骸癌z 張敷 ﹞性整貴,風(fēng)韻甚高,好讀玄言。”《舊唐書·傅奕傳》:“﹝ 奕 曰﹞佛是胡中桀黠……模寫 老 莊 玄言,文飾妖幻之教耳?!?/p>
(3).指道教義理。 唐 張祜 《硫黃》詩:“一粒硫黃入貴門,寢堂深處問玄言?!?明 楊珽 《龍膏記·開閣》:“慕你軒軒眉宇,望吐玄言?!?/p>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fēng)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蓮花
蓮華。即荷花,蓮的花,較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
已矣
(1)
(2) 語氣詞連用,加強(qiáng)語,表示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jié)。“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竹素
猶竹帛。多指史冊、書籍。《三國志·吳志·陸凱傳》:“明王圣主取士以賢,不拘卑賤,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 唐 柳宗元 《讀書》詩:“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宋 梅堯臣 《送逐客王勝之不及遂至屠兒原》詩:“始聞云木深,忽逢 朱亥 墓,金鎚一報恩,義烈垂竹素?!?清 姚鼐 《題坳堂所藏諸城劉文正公手跡》詩:“竹素蒼茫千載事,邱山零落百年期?!?/p>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jì)》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qiáng)攻,何如智取
酒爐
即酒壚。 明 程嘉燧 《相逢長干行》:“ 黃生 欲別停鞍韉,經(jīng)過酒爐重流連?!眳⒁姟?酒壚 ”。
酒鑪:即酒壚。 清 周茂源 《雨中諸子集予機(jī)山別業(yè)》詩:“山市酒鑪兵后少,草堂詩句雨中深?!眳⒁姟?酒壚 ”。
河山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fù)擔(dān)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凈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四:“録其( 趙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p>
(2).隱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組 《艮岳賦》:“傚隱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幫會的組織機(jī)構(gòu)。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這(哥老會)兩個山堂,在 長江 的勢力算為最大?!?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緒言:“當(dāng)時天地會山堂分立,缺乏統(tǒng)一指揮?!?/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