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其四原文
南無觀世音,說出種種法。
眾生業(yè)海深,所以難救拔。
往往沉沒者,聲聲怨菩薩。
詩詞問答
問:偈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釋凈端
問:偈四首·其四寫于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凈端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凈端名句大全
注釋
1. 以上宋曉瑩《羅湖野錄》卷一 《羅湖野錄》:又嘗往金陵謁王荊公,以其在朝更新庶物,故作偈曰云云。荊公平時見端偈語,稱賞之曰:“有本者故如是
參考注釋
南無
佛學用語又作南牟。佛教徒稱合掌稽首為“南無”,并常用來加在佛名、菩薩名或經(jīng)典名之前,表示對佛法的一種尊敬
觀世音
佛教的菩薩之一,佛教徒認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也叫“觀自在”、“觀音大士”。簡稱“觀音”
種種
(1) 各種各樣
種種在其中。——《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種種貽害。——《廣東軍務記》
設置種種障礙
(2) 頭發(fā)短的樣子
白發(fā)種種來無情
眾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蕓蕓眾生
(2) 〈方〉∶畜生
業(yè)海
比喻使人沉淪的種種罪惡
業(yè)海洪波,回頭是岸。——《閱微草堂筆記》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系,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救拔
拯救;解救。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乃共搆合虛誣,中傷清德,瑕累橫生,莫敢救拔?!?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追薦亡靈,救拔先考。”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六:“我打算干點兒新的工作,我想只有它才能夠把我從絕境救拔出來?!?/p>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沉沒
(1) 沉下淹沒
(2) 深深沉浸于
(3) 由于陸地沉降或水面升高而引起水域和陸地之間的相對水平的變化
菩薩
(1)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