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繡球原文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釵。
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此恨誰知!
詩詞問答
問:滾繡球的作者是誰?答:王實(shí)甫
問:滾繡球?qū)懹谀膫€(gè)朝代?答:元代
問:滾繡球是什么體裁?答:散曲
問:王實(shí)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實(shí)甫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相見
彼此會(huì)面
整個(gè)代表團(tuán)在終點(diǎn)站與他們相見
去得
(1).猶可以。《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huì)珍珠衫》:“ 三巧兒 酒量盡去得,那婆子又是酒壺酒甕,吃起酒來,一發(fā)相投了?!薄都t樓夢(mèng)》第八一回:“我看他相貌也還體面,靈性也還去得?!?/p>
(2).可以去?!段饔窝a(bǔ)》第三回:“這個(gè)法師俗姓姓 陳 ,果然清清謹(jǐn)謹(jǐn),不茹葷飲酒,不詐眼偷花,西天頗也去得?!?/p>
柳絲
垂柳枝條細(xì)長如絲,因以為稱。 唐 白居易 《楊柳枝詞》之八:“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宋 楊萬里 《過臨平蓮蕩》詩之四:“想得薰風(fēng)端午后,荷花世界柳絲鄉(xiāng)。”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長門柳絲千萬結(jié),風(fēng)起花如雪?!薄都t樓夢(mèng)》第二七回:“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田漢 《四季歌》:“夏季到來柳絲長,大姑娘漂泊到 長江 ?!?/p>
玉驄
即玉花驄。泛指駿馬。 唐 韓翃 《少年行》:“千里斑斕噴玉驄,青絲結(jié)尾綉纏鬃?!?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柳絲長玉驄難繫,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清 趙翼 《香山夜歸即事》詩:“玉驄亦解人良會(huì),故踏花陰緩緩歸。” 鄭澤 《杏花》詩:“閒策玉驄游暖晝,春風(fēng)紅到 宋 家東?!眳⒁姟?玉花驄 ”。
疏林
亦作“疎林”。1.修剪林木的枝條。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曇隆法師誄》:“開石通澗,剔柯疏林?!?/p>
(2).稀疏的林木。 唐 王昌齡 《途中作》詩:“墜葉吹未曉,疏林月微微?!?明 劉基 《小重山》詞:“城上高樓接海赮,疎林藏不盡欲棲鴉?!?潘漠華 《草野》一:“晨光透過疏林,金黃的,燦爛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p>
斜暉
亦作“ 斜輝 ”。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南朝 梁簡文帝 《序愁賦》:“玩飛花之入戶,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懷鍾靈舊游》詩之三:“斜輝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橋氣象兼?!?清 龔自珍 《卜算子》詞:“蘋葉弄斜暉,蘭蕊彫明鏡?!?郭沫若 《牧羊哀話》一:“只見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綿羊,可三十余頭,帶著薄暮的斜輝,圍繞著一位女郎,徐徐而進(jìn)。”
遲遲
(1) 行動(dòng)比必要的或有時(shí)是想象的更為緩慢,久久不能完成
遲遲得不到結(jié)果
(2) 遲緩;拖延時(shí)間
遲遲才作出判決
快快
(1).寬明貌?!对姟ば⊙拧に垢伞贰皣垏埰湔?漢 鄭玄 箋:“噲噲猶快快也……日則快快然,夜則煟煟然,皆寬明之貌?!?/p>
(2).肆意?!盾髯印s辱》:“快快而亡者怒也?!?楊倞 注:“肆其快意而亡由於忿怒也。” 王先謙 集解:“快快即肆意之義?!薄痘茨献印た姺Q訓(xùn)》:“故 唐 虞 日孳孳以致於王, 桀 紂 日快快以致於死?!?/p>
(3).猶快活。 元 汪元亨 《朝天子·歸隱》曲:“ 孟浩然 跨驢, 嚴(yán)子陵 釣魚,快快煞閑人物?!?/p>
(4).趕快?!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七回:“快快傳臬司去,説無論什么病,必要來一次?!?清 無名氏 《軒亭冤·創(chuàng)會(huì)》:“輪船就將要開了,快快去罷?!?劉大白 《賣布謠·掛掛紅燈》:“掛掛紅燈!掛掛紅燈!快快天晴!快快天晴!”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回避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以及其他有關(guān)人員不參加與本人有利害關(guān)系或其他關(guān)系的案件的審判、檢察或偵察
回避制度
破題兒
比喻事情的開端或第一次。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今宵燈影紗紅透,見慣司空也應(yīng)羞,破題兒真難就?!?郁達(dá)夫 《給一位文學(xué)青年的公開信》:“你若再懾于他的慈和的笑里的尖刀,不敢去向他先試,那么不妨上我這里來作個(gè)破題兒試試。”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xiāng),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臺(tái)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得道
(1) 指符合正義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達(dá)到非凡的境界
金釵
(1).婦女插于發(fā)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九:“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唐 溫庭筠 《懊惱曲》:“兩股金釵已相許,不令獨(dú)作空成塵?!薄队何鯓犯ぷ砘帯耧L(fēng)和太平了》:“兩行金釵,最宜素縞?!?清 黃遵憲 《九姓漁船曲》:“金釵敲斷都由我,團(tuán)扇遮羞怕見郎?!?/p>
(2).借指婦女。 清 沉起鳳 《諧鐸·夢(mèng)中夢(mèng)》:“今富貴若此,何不廣列金釵,以充下陳?!?賀敬之 《放歌集·三門峽歌》:“烏云遮明鏡,黃水吞金釵?!?/p>
(3).石斛的別名。見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斛》。
望見
(1).猶謁見。《戰(zhàn)國策·趙策四》:“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p>
(2).從高處、遠(yuǎn)處看到?!蹲髠鳌ざü辍罚骸?邾子 在門臺(tái),臨廷。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 望見之,怒?!薄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信 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 趙 軍望見而大笑?!?唐 顧況 《臨海所居》詩之二:“此去 臨溪 不是遙,樓中望見 赤城 標(biāo)?!薄抖膛陌阁@奇》卷十七:“﹝ 孟沂 ﹞步行回去,偶然一個(gè)去處,望見桃花盛開?!?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翻過山頂,望見新郎的家了?!?/p>
十里長亭
古時(shí)于道路每隔十里設(shè)長亭,五里設(shè)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長亭常為送別之處。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水毒 秦 涇 ,山高 趙 陘 ;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倪璠 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宋 蘇軾 《送孔郎中赴陜郊》詩:“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 張生 赴京,就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薄缎咽篮阊浴と⒘尞a(chǎn)立高名》:“ 許晏 、 許普 謝恩辭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長亭,相餞而別。”《白雪遺音·馬頭調(diào)·古人名》:“ 崔鶯鶯 ,十里長亭把 張生 送。”
玉肌
(1).白潤的肌膚。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挥槾美淄?,攻伐獨(dú)立?!?唐 白居易 《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滿月》詩:“桂燎熏花果,蘭湯洗玉肌。”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清 汪懋麟 《回鐙》詩:“淺著青羅隱玉肌, 松江 髻了入時(shí)宜?!?/p>
(2).猶言玉容。指花瓣。 宋 蘇軾 《紅梅》詩之一:“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宋 辛棄疾 《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賦牡丹》詞:“玉肌紅粉溫柔,更染盡,天香未休?!?/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