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玉人引原文
倚闌干久,人不見,暮云碧。芳草池塘,春夢暗驚詩客。
昨夜溪梅,向空山、雪里輕勻顏色。
好贈行人,折枝南枝北。
雨巾風(fēng)帽,昔追游、誰念舊蹤跡。
料得疏籬,暗香時(shí)度風(fēng)息。
淡月微云,有何人消得。
便歸去、踏溪橋,慰我經(jīng)年思憶。
詩詞問答
問:夢玉人引的作者是誰?答:陳三聘
問:夢玉人引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宋代
問:夢玉人引是什么體裁?答:詞
問:陳三聘的名句有哪些?答:陳三聘名句大全
陳三聘夢玉人引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闌干
(1) 縱橫交織;彌漫嵌合
瀚海闌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屬等制成的遮攔物
(3) 橫流的樣子
忍不住淚珠闌干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
云碧
(1).白云青天。 唐 溫庭筠 《題西明寺僧院》詩:“新雁參差云碧處,寒鴉遼亂葉紅時(shí)?!?宋 王質(zhì) 《八聲甘州·讀謝安石傳》詞:“氣佳哉、煙紫 石頭城 ,云碧 雨花臺 ?!?/p>
(2).青綠色。 宋 蘇軾 《四時(shí)詞》之二:“玉腕半揎云碧袖,樓前知有斷腸人?!?宋 史達(dá)祖 《金盞子》詞:“相思夢、空闌一林月。深深柳枝巷陌,難重遇、弓彎兩袖云碧?!?/p>
(3).道家語。指炮制方藥時(shí)所用的水。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p>
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較小而淺
(2) 澡塘中的浴池
詩客
詩人。 唐 白居易 《朝歸書寄元八》詩:“禪僧與詩客,次第來相看?!?金 元好問 《留贈丹陽王煉師》詩之一:“當(dāng)時(shí)笑伴今誰在,詩客凄涼 飯顆山 ?!?清 查慎行 《即事》詩之一:“俗吏讐詩客,文書惱病夫。”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鮑照 《上潯陽還都道中》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洲 ?!?前蜀 毛文錫 《醉花間》詞之一:“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巴金 《探索集·長崎的夢》:“昨夜,我夢見我在 長崎 ?!?/p>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六:“夫人與 鄭恆 親。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yīng)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云光杳,空山劍氣深?!?李大釗 《警 * 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輕勻
輕盈勻稱。 清 吳偉業(yè) 《又題董君畫扇》詩之二:“ 湘君 浥淚染瑯玕,骨細(xì)輕勻二八年?!?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七:“她胸脯豐滿,但又沒有破壞體態(tài)的輕勻?!?/p>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xiàn)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lán)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qū)分在大小、形狀或結(jié)構(gòu)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xiàn)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啤?白居易《長恨歌》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fā)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cuò)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diǎn)行頻
折枝
按摩。枝通“肢”
為長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是折枝之類
南枝
(1).朝南的樹枝。 南朝 梁簡文帝 《雙燕》詩:“銜花落北戶,逐蝶上南枝?!?唐 李白 《山鷓鴣詞》:“ 苦竹嶺 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明 吳國倫 《寄遠(yuǎn)曲》:“ 章臺 楊柳緑如云,憶折南枝早贈君。”
(2).比喻溫暖舒適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別業(yè)》詩:“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棲?!?/p>
(3).借指梅花。 宋 蘇軾 《次韻蘇伯固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愿及南枝謝,早隨北雁翩?!?王文誥 輯注引 趙次公 曰:“南枝,梅也?!?清 宋琬 《送別李素臣?xì)w荒隱草堂》詩:“相思試折南枝寄,東閣官梅尚有無。” 田漢 《贈劉雨岑先生》詩:“南枝如雪馥雄關(guān),又在先生筆底看?!?/p>
(4).《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馬依北風(fēng), 越 鳥巢南枝?!币蛞灾腹释?,故國。《周書·杜杲傳》:“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關(guān)中 ,亦當(dāng)有南枝之思耳。” 唐 儲嗣宗 《早春》詩:“踟躕 歷陽 道,鄉(xiāng)思滿南枝?!?郁達(dá)夫 《自漢皋至辰陽流亡途中口占》:“豈為行吟來 楚 澤,終期結(jié)綬到南枝?!?/p>
雨巾風(fēng)帽
遮蔽風(fēng)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宋 朱敦儒 《感皇恩·游□□園感舊》詞:“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風(fēng)帽?!?宋 范成大 《正月十四日雨中與正夫朋元小集夜歸》詩:“燈市凄清燈火稀,雨巾風(fēng)帽笑歸遲。” 宋 陳三聘 《夢玉人引》詞:“雨巾風(fēng)帽,昔追游、誰念舊蹤跡。”
追游
亦作“ 追游 ”。1.尋勝而游;追隨游覽。 唐 溫庭皓 《觀山燈獻(xiàn)徐尚書》詩:“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歸?!?唐 康駢 《劇談錄·白傅乘舟》:“ 白尚書 為少傅,分務(wù) 洛師 ,情興高逸,每有云泉勝境,靡不追游?!?宋 賀鑄 《沁園春·念離群》詞:“載酒追游,聯(lián)鑣歸晚,燈火平康尋夢云?!?元 張可久 《滿庭芳·山中雜興》曲:“江山好處追游遍,古意翛然?!?明 何景明 《游郭氏山亭》詩:“舊日追游地,新年此度過?!?/p>
(2).追隨游宦。 唐 顧況 《酬漳州張九使君》詩:“無階承明庭,高步相追游?!?/p>
見“ 追游 ”。
念舊
懷念故舊
日邊人至,常聞念舊之言。——徐度《卻掃編》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料得
預(yù)測到;估計(jì)到。 唐 杜甫 《杜鵑行》:“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宋 姜夔 《憶王孫·番陽彭氏小樓作》詞:“兩綢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壓舊愁?!薄豆沤裥≌f·閑云庵阮三償冤債》:“料得夜深,眾人都睡了,忙喚梅香,輕移蓮步,直至大門邊?!?/p>
暗香
梅花的代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時(shí)度
(1).謂按時(shí)。《墨子·節(jié)葬下》:“若茍亂,是祭祀不時(shí)度也?!?/p>
(2).時(shí)候?!段饔斡洝返诙嘶兀骸?大圣 ,不論甚么時(shí)度,他逐日家在這里纏擾。”
風(fēng)息
(1).風(fēng)止息?!端问贰ろn世宗傳》:“ 閩 人 王 某者,教其舟中載土,平版鋪之,穴船版以櫂槳,風(fēng)息則出 江 ,有風(fēng)則勿出?!?/p>
(2).消息;情況?!段饔斡洝返谌幕兀骸?老孫 變化,也只為你們。你怎么倒走了風(fēng)息。”
(3).風(fēng)的聲息。 郭沫若 《月光下》:“絲毫風(fēng)息也沒有,也沒有什么聲音?!?/p>
淡月
生意冷清的月份(跟“旺月”相對)
有何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幾日試來那幾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傳示、有何書信?”《水滸傳》第五三回:“風(fēng)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xiàn),躬身稟復(fù):‘我?guī)熡泻畏ㄖ??’”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消得
亦作“ 消的 ”。1.需要;須得。 宋 劉克莊 《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翫月》詞:“消得幾多風(fēng)露,變教人世清涼?!薄端疂G傳》第七二回:“你不帶我去便了,何消得許多推故!” 趙樸初 《快活三帶過朝天子四換頭·觀演<蔡文姬>劇有作》曲:“謂 中郎 有遺書,有兒女能誦記,只消得寄個(gè)紙筆?!?/p>
(2).值得;配得。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用韻和李兼濟(jì)提舉》詞:“瓊瑰千字已盈懷,消得津頭一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內(nèi)性兒聰明,才調(diào)兒清正,這兩般消的人欽敬。”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煮治不精,則能 * 。所以 東坡先生 在 資善堂 與人談河豚之美云:據(jù)其味,真是消得一死?!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安蛔鲃t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這副酸心熱淚。”
(3).禁得起。 宋 楊炎正 《蝶戀花·稼軒坐間作首句用丘六書中語》詞:“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懷,長被春僝僽?!?清 納蘭性德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溪》詞:“悽寂 黔婁 當(dāng)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趙長卿 《念奴嬌·席上即事》詞:“ 高唐 云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二折:“怎消的加官進(jìn)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極?!?/p>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dāng)歸去
經(jīng)年
(1) 經(jīng)過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經(jīng)年。——宋· 柳永《雨霖鈴》
經(jīng)年不往。——明· 宗臣《報(bào)劉一丈書》
臥病經(jīng)年
(2) 全年
經(jīng)年裹物之用。——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思憶
想念?!稑犯娂で迳糖o二·黃鵠曲一》:“腹中車輪轉(zhuǎn),君知思憶誰。” 唐 韓偓 《玉合》詩:“中有蘭膏漬紅豆,每回拈著長思憶?!薄端疂G傳》第四二回:“忽然感動 公孫勝 一個(gè)念頭,思憶老母在 薊州 ,離家日久,未知如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