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一原文
戊申己酉兩年間,曰罷曰行匪惠慳。
率為畫籌殊舉廢,乃因交趾與臺灣。
愿茲寰海民胥樂,則我君臣心或閒。
昨歲賢勞惜未與,孰知變故又多般。
詩詞問答
問: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一寫于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一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制詩五集卷五十二
2. 戊申
參考注釋
戊申
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
戊申晦。(此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 姚鼐《登泰山記》
兩年
一年是365天,兩年就是730天。畫籌
(1).指用籌碼計算(射箭的成績)?!稌x書·魏舒?zhèn)鳌罚骸袄圻w后將軍 鐘毓 長史, 毓 每與參佐射, 舒 常為畫籌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 舒 滿數(shù)。 毓 初不知其善射。 舒 容范閑雅,發(fā)無不中,舉坐愕然,莫有敵者。 毓 嘆而謝曰:‘吾之不足以盡卿才,有如此射矣,豈一事哉!’”后用為才士未得試用之典。 唐 唐彥謙 《試夜題省廊桂》詩:“今日競飛楊葉箭, 魏舒 休作畫籌人。”
(2).籌劃;籌謀?!端鍟じ咦婕o(jì)上》:“﹝ 隋國公 ﹞畫籌帷帳,建出師車。諸將稟其謀,壯士感其義,不違時日,咸得清蕩?!?/p>
交趾
亦作“ 交阯 ”。原為古地區(qū)名,泛指 五嶺 以南。 漢武帝 時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dāng)今 廣東 、 廣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 東漢 末改為 交州 。 越南 于十世紀(jì)三十年代獨(dú)立建國后, 宋 亦稱其國為 交趾 ?!抖Y記·王制》:“南方曰蠻, 雕題 、 交趾 。”《漢書·武帝紀(jì)》:“遂定 越 地,以為 南海 、 蒼梧 、 鬱林 、 合浦 、 交阯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郡 。” 宋 趙汝適 《諸蕃志·交趾國》:“ 交趾 ,古 交州 ,東南薄海,接 占城 ,西通 白衣蠻 ,北抵 欽州 ,歷代置守不絶?!?/p>
臺灣
臺灣省,簡稱為“臺”,省會臺北,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臺灣省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僅占全國的0.38%,2013年人口總數(shù)達(dá)到2337.3517萬(含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轄22縣、市,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 * 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海岸線長達(dá)1600多千米,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也是中國東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門戶。
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達(dá)3952米,地跨北回歸線,為熱帶、 * 帶季風(fēng)氣候。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臺灣省最早的居民和最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閩南語是臺灣省民間的主要方言。南宋時澎湖屬福建路。明代始稱臺灣,明末曾被荷蘭、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fù)并進(jìn)行開發(fā)。清代于1684年置臺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立行省。1895年被日本竊據(jù),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重歸中國。1949年 * 退守臺灣,造成了臺灣問題。1960年代臺灣推行出口導(dǎo)向型工業(yè)化戰(zhàn)略實(shí)現(xiàn)經(jīng)濟(jì)騰飛,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經(jīng)濟(jì)和科技、社會發(fā)展和生活水平都很高,第二次現(xiàn)代化指數(shù)已達(dá)到發(fā)達(dá)水平。
寰海
海內(nèi);全國。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明帝疾和禮上表》:“仁鑄蒼岳,道括寰海。” 唐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誤,或遺患於歷年?!薄端疂G傳》第三二回:“仁兄禮賢下士,結(jié)納豪杰,名聞寰海,誰不欽敬!” 清 龔自珍 《地丁正名》:“寰海之內(nèi),無一人不復(fù)者也,仁莫大焉!”
君臣
(1).君主與臣下?!兑住ば蜇浴罚骸坝懈缸樱缓笥芯迹挥芯?,然后有上下?!?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dāng)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p>
(2).中醫(y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端貑枴ぶ琳嬉笳摗罚骸胺街凭己沃^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薄对企牌呋`》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薄缎咽篮阊浴げ倘鸷缛倘鑸蟪稹罚骸?吳金 害了個寒癥,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diào)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p>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調(diào)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diào)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痹敗?君臣佐使 ”。
賢勞
勞苦;勞累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盾髯印ざY論》:“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yǎng)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唐 韓愈 《復(fù)志賦》:“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qū)兮,孰知余力之不任?!?/p>
變故
意外發(fā)生的事故、災(zāi)難
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宋· 蘇軾《教戰(zhàn)守》
多般
多種多樣。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之一:“不會當(dāng)時作天地,剛有多般愚與智?!薄端问贰分臼摹罚骸扒笫缗?,豈樂多般?!?陳衍 《遼詩紀(jì)事》卷八引 高麗王 徽 《然燈夜述懷》詩:“宿罪應(yīng)深近 契丹 ,歷年徒貢事多般。”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其《下山虎》云:‘大人家體面,委實(shí)多般,有眼何曾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