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寄碩父五首原文
詩人例多窮,我窮亦何因。頻年走道路,一饑?yán)燮渖怼?br>簞瓢豈非福,天理元自均。
俯仰茍不愧,此心猶昔人。
詩詞問答
問:論詩寄碩父五首的作者是誰?答:趙蕃
問:論詩寄碩父五首寫于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趙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趙蕃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詩人
作詩的名人
生來就是一個詩人,不是造就出來的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zhèn)踰歲月?!?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頻年
連續(xù)幾年
頻年災(zāi)旱
道路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發(fā)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鑒·唐紀(jì)》
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簞瓢
(1).盛飯食的簞和盛飲料的瓢。亦借指飲食。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詩:“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shè)?!薄侗笔贰ぱq傳》:“ 濬 遺書 謨 曰:‘吾以不造,幼丁艱酷,窮游約處,屢絶簞瓢。’” 清 唐孫華 《閑居寫懷》詩之五:“簞瓢取自給,此外復(fù)奚須?”
(2).見“ 簞食瓢飲 ”。
豈非
難道不是…?用于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天理
(1) 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jié)構(gòu)
依乎天理。——《莊子·養(yǎng)生主》
(2) 宋代的理學(xué)家認(rèn)為封建 * 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3) 道義
(4) 天性
元自
猶言原本,本來。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二:“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明 李贄 《史綱評要·南宋紀(jì)·高宗》:“ 金 人元自識人?!?/p>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yīng)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蹲髠鳌ざü迥辍?/p>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豸酥短m亭集序》
不愧
無愧于;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shù)大師
昔人
前人;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