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題道隆觀)原文
試憑闌干春欲暮,桃花點(diǎn)點(diǎn)胭脂。故山凝望水云迷。
數(shù)堆蒼玉髻,千頃碧琉璃。
我本清都閑散客,蓬萊未是幽奇。
明朝歸去鶴齊飛。
三山乘縹緲,海運(yùn)到天池。
詩詞問答
問:念奴嬌(題道隆觀)的作者是誰?答:史浩
問:念奴嬌(題道隆觀)寫于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念奴嬌(題道隆觀)是什么體裁?答:詞
問:史浩的名句有哪些?答:史浩名句大全
史浩念奴嬌(題道隆觀)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闌干
(1) 縱橫交織;彌漫嵌合
瀚海闌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屬等制成的遮攔物
(3) 橫流的樣子
忍不住淚珠闌干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p>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后,剛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guān)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巖閑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fēng)桃花速?!?/p>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p>
點(diǎn)點(diǎn)
(1) 表面上的小記號;一個一個的微小的斑點(diǎn)
穿孔紙上透過點(diǎn)點(diǎn)的光斑
(2) 細(xì)微的跡象或輕微的痕跡
灰色中帶點(diǎn)點(diǎn)藍(lán)色
胭脂
由胭脂蟲雌蟲的干燥身體組成的一種紅色染料;一種化妝用的紅色顏料,也用來畫國畫
胭脂膏子
故山
舊山。喻家鄉(xiāng)。 漢 應(yīng)瑒 《別詩》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xiàn)歲發(fā)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凌景堅(jiān) 《寄十眉》詩:“應(yīng)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jì)渡 汾 南。”
凝望
注目遠(yuǎn)望
水云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fù)還,翠蛾幽怨水云間?!?唐 楊漢公 《明月樓》詩:“ 吳興 城闕水云中,畫舫青簾處處通?!?南唐 李煜 《玉樓春》詞:“笙簫吹斷水云開,重按《霓裳》歌遍徹?!?清 邵錦潮 《蒹葭》詩:“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邊?!?/p>
(2).水上方的云?!痘茨献印び[冥訓(xùn)》:“水云魚鱗。” 高誘 注:“水氣出云似魚鱗?!?/p>
(3).指將要下雨的云。 茅盾 《脫險雜記·太平凡的故事》:“雨漸小漸止,但滿山水云,隨時會變成雨下來。”
千頃
百畝為頃。千頃,極言其廣闊。《淮南子·說林訓(xùn)》:“尋常之谿,灌千頃之澤?!?唐 韓愈 《酬盧給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頃秋波浄,平鋪紅云蓋明鏡?!?明 陳所聞 《中秋同齊王孫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云千頃,野鶴翱翔?!?丘復(fù) 《寄曹耐公汕頭》詩:“罄此一樽酒,如對千頃汪?!?/p>
碧琉璃
亦作“ 碧瑠璃 ”。碧綠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綠色的光瑩透明之物。 唐 李涉 《題水月臺》詩:“水似晴天天似水,兩重星點(diǎn)碧琉璃?!?宋 歐陽修 《浣溪沙》詞:“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瑠璃滑浄無塵?!?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德宗 時, 吳明國 貢鸞蜂蜜……其色碧,貯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田漢 《南歸》:“那湖邊草場上的草……青得跟絨氈似的。我們又叫它‘碧琉璃’?!?/p>
清都
(1).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冻o·遠(yuǎn)游》:“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 清都 ?!薄读凶印ぶ苣峦酢罚骸?清都 、 紫微 、 鈞天 、 廣樂 ,帝之所居?!?宋 蘇軾 《隆祐宮設(shè)慶宮醮青詞》:“伏以 長樂 告成,光動紫宮之像; 清都 下照,誠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晉 左思 《魏都賦》:“蓋比物以錯辭,述清都之閑麗?!?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皇家以中樞北極,清都有天子之宮?!?宋 陸游 《謝賜歷日表》之二:“詔班新歷,雖舉彝章;地近清都,獨(dú)先下拜。”
閑散
(1) 清閑而又無管束
(2) 閑著不使用的
閑散資金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夫神光靈變,及無量之壽,皆由誠信幽奇,故將生于佛土,親映光明,其壽無量耳?!?/p>
(2).幽雅奇妙。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爛漫寫風(fēng)土,下上窮幽奇?!?清 姚瑩 《游欖山記》:“是鄉(xiāng)在 香山 治東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無幽奇壯勝之觀,而人士彬彬有文采?!?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輕輕地訴說他生平冒險的故事。說一會,默一會。這是一個幽奇的境界?!?/p>
明朝
〈方〉∶明天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dāng)歸去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fēng)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p>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里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shù)點(diǎn)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元 郭玨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zhàn)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明 費(fèi)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p>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痹敗?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p>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海運(yùn)
通過海路運(yùn)輸
天池
(1).海?!肚f子·逍遙游》:“ 南冥 者,天池也?!?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唐 韓愈 《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p>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韓愈 《漫作》詩之一:“ 玄圃 珠為樹,天池玉作砂?!?明 李東陽 《與李中舍應(yīng)正同飲時旸邸》詩:“又如驟天馬,霧鬣天池通。” 趙光榮 《里湖紀(jì)游》詩之四:“神物在天池,煙云與吞吐。”
(3).指山頂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詩:“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
(4).星名?!稌x書·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漿。參見“ 承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