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匡山紀(jì)公原文
錦繡谷中人,相思入夢頻。寄言無別事,琢句似終身。
書卷須求旨,須根易得銀。
斯言如不惑,千里亦相親。
詩詞問答
問:寄匡山紀(jì)公的作者是誰?答:貫休
問:寄匡山紀(jì)公寫于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寄匡山紀(jì)公是什么體裁?答:五律
問:貫休的名句有哪些?答:貫休名句大全
貫休寄匡山紀(jì)公書法欣賞
全唐詩:卷830-3
參考注釋
錦繡谷
(1). 廬山 山谷名。 前蜀 貫休 《將入匡山別芳晝二公》詩之二:“世情世界愁 * , 錦繡谷 中歸舍去?!?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廬山記》載:‘ 錦繡谷 三四月間紅紫匝地,如被錦繡,故以為名?!?/p>
(2).喻花木繁盛之處。 宋 陸游 《舟過梅塢胡氏居愛其幽邃為賦一詩》:“丹葩緑樹錦繡谷,清波白石玻璃江。”
中人
(1) 在兩方之間調(diào)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監(jiān)織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入夢
指睡著( zháo ),有時也指別人出現(xiàn)在自己的夢中
寄言
(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豐隆 而不將。”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
(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是故復(fù)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歷載將百,雖綴響聯(lián)辭,波屬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p>
琢句
推敲詩文的字句。 前蜀 貫休 《寄匡山紀(jì)公》詩:“寄言無別事,琢句似終身?!?宋 蘇軾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詩:“從來勢利關(guān)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梁 、 陳 、 隋 間,專尚琢句?!?/p>
終身
(1) 今生今世;此生;畢生相關(guān)
終身幾無可問。——清· 劉開《問說》
重昏而終身。——《楚辭·屈原·涉江》
樂歲終身飽。——《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樂歲終身告。
書卷
書籍,因古時書籍多為卷軸形,所以叫書卷
書卷不離手
須求
求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 王利器 集解:“須求,《少儀外傳下》作‘干求’。”
須根
(1) 由許多須狀根組成的根,無明顯主根,通常小麥、稻等單子葉植物長有這種根
(2) 植物下部很細的根
不惑
(1)
遇事能明辨不疑
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鞏《故翰林侍讀學(xué)士錢公墓志銘》
(2)
四十歲的代稱
四十而不惑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相親
(1) 互相親愛;相親近
(2) 定親前家長或本人到對方家相看婚姻對象是否合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