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路花·冬原文
羅襟濕未干,又是凄涼雪。欲睡難成寐、音書絕。窗前竹葉,凜凜狂風(fēng)折。寒衣弱不勝,有甚遙腸,望到春來時節(jié)。孤燈獨照,字字吟成血。僅梅花知苦、香來接。離愁萬種,提起心頭切。比霜風(fēng)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與分說。
詩詞問答
問:滿路花·冬的作者是誰?答:張淑芳
問:滿路花·冬寫于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張淑芳的名句有哪些?答:張淑芳名句大全
張淑芳滿路花·冬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凄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涼
(2) 悲涼
字字凄涼
成寐
入睡。 唐 杜甫 《東屯月夜》詩:“天寒不成寐,無夢寄歸魂?!?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不意故人重逢,又惹一天舊恨;你聽濤聲震耳,今夜那能成寐也?!?/p>
音書
音訊,書信。 唐 宋之問 《渡漢江》詩:“ 嶺 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魚雁無消息,不甫能一紙音書盼得?!?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況隔千山萬水,生死存亡,雖有音書難寄?!?李大釗 《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詩:“風(fēng)塵 河 北音書斷,戎馬 江 南羽檄紛?!?/p>
竹葉
(1).竹的葉子?!稌x書·后妃傳上·胡貴嬪》:“宮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元 余闕 《題<紅梅翠竹圖>》詩:“竹葉梅花一色春,盈盈翠袖掩丹脣。”
(2).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文選·張協(xié)<七命>》:“乃有 荊 南烏程, 豫北 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李善 注:“ 張華 《輕薄篇》曰:‘ 蒼梧 竹葉清, 宜城 九醖酒。’”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三:“ 吳 酒一盃春竹葉, 吳 娃雙舞醉芙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著甚消磨永日?有掃愁竹葉,侍寢青奴?!?清 方文 《秋夜不寐憶吳江舊事悵然有懷》詩:“判把酒盃傾竹葉,也將人面比芙蓉。”參見“ 竹葉青 ”。
凜凜
(1) 寒冷
水氣凜凜
(2) 嚴(yán)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樣子
凜凜如生
狂風(fēng)
(1) 氣象術(shù)語中指速度為每小時88到108公里的風(fēng)
(2) 猛烈的風(fēng)。比喻破壞性的力量或影響
戰(zhàn)爭的狂風(fēng)摧毀了他的家
寒衣
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褲等
就居求寒衣。——《資治通鑒·唐紀(jì)》
不勝
受不住,承擔(dān)不了。勝:承受,經(jīng)得起
刑人如恐不勝。——《史記·項羽本紀(jì)》
驢不勝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有甚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有甚心情取富貴?一日瘦如一日?!薄端疂G傳》第四四回:“師父,你是個精細(xì)的人,有甚不省得?”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偶爾有甚聲絲,總疑是郵差又至?!?/p>
時節(jié)
(1) 季節(jié);時令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時節(jié);秋收時節(jié)
(3) 時候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孤燈
孤單的燈。多喻孤單寂寞。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zhuǎn)長宵半?!?唐 白居易 《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宋 陸游 《山寺》詩:“古佛負(fù)墻塵漠漠,孤燈照殿雨昏昏?!?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不眠愁對孤燈照,誰與我伴寂寥?!眳蝿 独疃└募蕖返谌龍觯骸?李二嫂 眼含淚關(guān)上房門,對孤燈想往事暗暗傷心。”
獨照
謂獨到的眼光;獨特的認(rèn)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闚意象而運斤?!?元 馬臻 《自適》詩:“我心苦用拙,綿綿抱獨照?!?/p>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離愁
離別的愁苦
離愁別緒(離別親友的愁苦心情)
提起
(1) 談到;說起
提起訴訟
(2) 奮起
提起精神
(3) 提出;引起
提起訴訟
(4) 舉起;拿起
他從紙上提起筆來
(5) 向上集攏
提起裙子,跳過小溪
心頭
胸口
霜風(fēng)
(1).刺骨寒風(fēng)。 北周 庾信 《衛(wèi)王贈桑落酒奉答》詩:“霜風(fēng)亂飄葉,寒水細(xì)澄沙。”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三折:“斷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風(fēng)淅淅, 渭城 邊煙雨霏霏。”
(2).指嚴(yán)明的風(fēng)紀(jì)。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風(fēng),教義窮於足跡?!?/p>
枯枝
干枯的樹枝
分說
分門別類地(或分項地)說明,與“總說”相對
先總說,后分說
詩文賞析
衣襟上的淚痕還未來得及干去,凄涼的雨雪又霏霏而至。眼睛雖犯困,而腦子里是一團(tuán)糟。處于失眠狀態(tài)中的她,根本無法入睡。朋友,那種杳無音訊,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的感受,你可曾有過?
凜冽的寒風(fēng),肆意呼嘯,似乎快要把窗前的竹葉全部折斷。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青燈搖曳著微弱的光,映照著她那蒼白美麗的臉龐。填完這闕詞的時候,想必她那雙纖纖細(xì)手早已冰涼。
離愁別緒,從來都是剪不斷理還亂。她那顆歸家的心,似乎比西風(fēng)更要猛烈和迫切。在這漫漫的寒冷冬夜,瘦如枯枝的她,找不到傾訴愁苦的對象。唯有那一縷縷襲來的暗香,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又給予了她精神上無比的慰藉。此時,也只有梅花最為懂她了,總是與之相依為命。
是不是,只有這樣的夜晚,一個人才明白思念有多苦?是不是,只有這樣的境地,一個人才知道寂寞該有多么地可怕呢?
作者不僅善于寄情于景來表達(dá)她的情思,更有將物人性化的一絕。如“梅花知苦、香來接?!罢Z言精妙,形象生動。富于靈性,情思深遠(yuǎn)。
“又是凄涼雪”。人生淪落至此,凄涼的又豈止是雪?北宋詩僧仲殊也說:“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這些看似平淡的尋常之語,實乃作者當(dāng)時心境使然。
煞拍的”瘦似枯枝,待何人與分說?”與柳永的“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的意境如出一轍,很容易與人的心靈發(fā)生碰撞,起到共鳴的效果。
遙想那千年前的孤獨之人哀婉凄苦的神情,宛若歷歷在目。作者避世此地,雖無人打擾她的清靜,可要命的是,身邊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在反復(fù)讀完她這闕《滿路花》的時候,那種人世間寂寞飄零之感,真真是直抵人的內(nèi)心深處了。想起韓愈所說的“其言有感觸,使我復(fù)凄酸”的情形,也大概不過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