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四月初八日夜)原文
昨午風而霾,惄對難為狀。
今晨乃薄云,然亦無雨望。
入夕陰漸濃,露立貯天貺。
立久佇仍孤,宵眠徒就帳。
半夜問如何,報道棼絲放。
五更聽有聲,隔窗勢微暢。
惜哉時弗久,顛風復(fù)迕抗。
曉起地略濕,不成分寸量。
感愧敢稱雩,咄咄增惆悵。
詩詞問答
問:微雨(四月初八日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微雨(四月初八日夜)寫于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制詩四集卷五十
2. 四月初八日夜
參考注釋
難為
(1) 使人為難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2) 施加壓力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3) 用于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
夕陰
傍晚陰晦的氣象。 南朝 宋 謝靈運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秋岸澄夕陰,火旻團朝露?!?唐 儲光羲 《臨江亭五詠》之四:“古木嘯寒禽,層城帶夕陰?!?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p>
露立
謂無居處?!度龂尽侵尽り惐韨鳌罚骸癌z 陳表 ﹞家財盡於養(yǎng)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 登 為起屋宅?!?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朱邑 祭酹無所, 漢 后是以賜金; 陳表 妻子露立, 吳王 為之開館?!?/p>
天貺
上天的恩賜。 三國 魏 阮籍 《通易論》:“昭明其道,以答天貺?!?唐 司空圖 《成均諷》:“故以感動天貺,紀綱人倫?!薄稏|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寡人欲用 晉 君,郊祀上帝,以答天貺,何如?” 清 黃遵憲 《番客篇》詩:“利市得三倍,何異承天貺。”
半夜
(1) 夜的中間;特指夜里12點鐘
(2) 一夜之半
清風半夜鳴蟬。——宋· 辛棄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復(fù)蘇。——《聊齋志異·促織》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么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報道
發(fā)表的新聞稿
長篇報道
棼絲
亂絲。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立之朝廷,則亂劇於棼絲,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宋 陸游 《寓嘆》詩:“俗心浪自作棼絲,世事元知似弈棋?!?何其芳 《憶昔》詩:“善治棼絲除謬論,宛如今日著新篇。”
五更
(1)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達五更。——《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有聲
有聲譽;著稱?!对姟ご笱拧の耐跤新暋罚骸?文王 有聲,遹駿有聲。”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張耳 之賢,有聲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秦中丞》:“ 沉 登甲戌進士,授 粵 之 順德 令,以清峻稱。入為郎,出為守,俱有聲?!?/p>
顛風
(1).暴風;狂風。 唐 元稹 《人道短》詩:“顛風暴雨電雷狂,晴被陰暗,月奪日光?!?宋 陸游 《夜宿陽山磯將曉大雨北風甚勁俄頃行三百馀里遂抵雁翅浦》詩:“五更顛風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 清 曹寅 《觀打魚歌》:“不愁瀺灂隨潮長,只怕顛風吹五兩?!?/p>
(2).瘋癲,顛狂。 明 楊柔勝 《玉環(huán)記·富童譖非》:“忘卻困窮,不記當初梗跡萍蹤,纔得提攜便弄顛風?!?明 楊柔勝 《玉環(huán)記·皋逢簫玉》:“情理不堪容,弄顛風,將咱覷得忒沒用?!?/p>
起地
(1).距離地面;離開地面?!赌印涑情T》:“百步一櫳樅,起地高五丈三層,下廣?!薄稌x書·天文志中》:“瑞星:四曰格澤,如炎火,下大上兌,色黃白,起地而上。見則不種而穫?!?/p>
(2).疏松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種穀》:“春鋤,起地,夏為除草。” 石聲漢 注:“起,是使土疏鬆。”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yīng)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分寸
指說話或做事的適當標準或限度
沒分寸
不講分寸
感愧
自愧不如的感想(感愧不已)
咄咄
感慨聲;表示感慨;表示責備或驚詫
咄咄怪事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fù)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精彩推薦:
- 始余于官舍營東軒,彭城曹君煥子文,自浮光訪余于高安,道過黃岡,家兄子瞻以詩送之曰:“君到高安幾日回,一時抖藪舊塵埃。贈君一籠牢收取,盛取東軒長老來。”君過廬山,見圓通知慎禪師,出詩示之。師嘗與余通書,見之欣然。明日謂君:“昨見黃州詩,通夕不寐,以一偈繼之,曰:‘東軒長老未相逢,卻見黃州一信通。何用揚眉資目擊,須知千里事同風。’吾野人,不能數(shù)為書,君為我誦之而已。”君既至,未暇及此。客有自廬山至者,曰:“慎師送客出門,還入丈室燕坐而寂?!本司叩榔涫?。余感之,作二絕。其一以答子瞻,其二以答慎也。東軒正似虛空樣,何處人家籠解盛??v使盛來無著處,雪堂自有老師兄?!醋诱靶轮|坡雪堂?!甸茴^挑得黃州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