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納涼原文
木槿花開畏日長(zhǎng),時(shí)搖輕扇倚繩床。初晴草蔓緣新筍,頻雨苔衣染舊墻。
十旬河朔應(yīng)虛醉,八柱天臺(tái)好納涼。
無事始然知靜勝,深垂紗帳詠滄浪。
詩詞問答
問:避暑納涼的作者是誰?答:錢起
問:避暑納涼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唐代
問:避暑納涼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錢起的名句有哪些?答:錢起名句大全
全唐詩:卷239_22
參考注釋
木槿
亦作“ 木堇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互生;夏秋開花,花鐘形,單生,有白、紅、紫等色,朝開暮落。栽培供觀賞兼作綠籬。樹皮和花可入藥,莖的纖維可造紙。《淮南子·時(shí)則訓(xùn)》:“木堇榮。” 高誘 注:“木堇,朝榮莫落,樹高五六尺,其葉與安石榴相似也。” 唐 韓翃 《送李明府赴連州》詩:“春服橦花細(xì),初筵木槿芳。” 明 夏完淳 《雜作》詩之一:“五月池塘好,幽欄木槿開?!?楊朔 《京城漫記》:“花木也多:碧桃,櫻花,丁香,木槿……都長(zhǎng)得旺的很?!眳㈤?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木三·木槿》、 清 陳淏子 《花鏡·木槿》。
畏日
烈日。畏通“隈”
夏與畏日爭(zhēng)。——赫胥黎著、 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
輕扇
羅扇。 南朝 宋 鮑照 《中興歌》之四:“美人掩輕扇,含思歌春風(fēng)?!?南朝 齊 謝朓 《在郡臥病呈沉尚書》詩:“珍簟清夏室,輕扇動(dòng)涼颸。”
繩床
見“ 繩牀 ”。 一種可以折迭的輕便坐具。以板為之,并用繩穿織而成。又稱“胡床”、“交床”?!稌x書·藝術(shù)傳·佛圖澄》:“迺與弟子 法首 等數(shù)人至故泉上,坐繩牀,燒安息香,呪愿數(shù)百言?!?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至於坐止,咸用繩牀?!?宋 王觀國(guó) 《學(xué)林·繩床》:“繩牀者,以繩貫穿為坐物,即俗謂之交椅之屬是也?!?清 杜濬 《為斯上人題》詩:“誰識(shí)山僧意,繩牀繪牡丹?!?清 黃宗羲 《陳乾初墓志銘》:“晚得拘攣之疾,不下繩床者十五年?!?/p>
苔衣
泛指苔蘚。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嶺表賦》:“蘿蔓絶攀,苔衣流滑?!?南朝 梁元帝 《和鮑常侍龍川館》:“苔衣隨溜轉(zhuǎn),梅氣入風(fēng)香?!?唐 錢起 《避暑納涼》詩:“初晴草蔓緣新筍,頻雨苔衣染舊墻?!?宋 林逋 《翠微亭》詩:“秋階響松子,雨壁上苔衣?!?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草十·陟厘》:“苔衣之類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墻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長(zhǎng)數(shù)寸者亦有五:在石曰烏韭,在屋曰瓦松,在墻曰土馬鬃,在山曰卷栢,在水曰藫也。”
十旬
酒名。亦代指酒?!段倪x·張衡<南都賦>》:“酒則九醖甘醴,十旬兼清。” 李善 注:“十旬,蓋清酒百日而成也?!?劉良 注:“九醖、十旬皆酒名?!?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賜祀三皇五帝余饌啟》:“金壺流十旬之氣,玉案?jìng)淝分??!?唐 劉禹錫 《和樂天以鏡換酒》詩:“把取菱花百鍊鏡,換他竹葉十旬杯?!?/p>
河朔
(1).古代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qū)?!稌ぬ┦闹小罚骸拔┪煳纾醮斡?河 朔。” 孔 傳:“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薄度龂?guó)志·魏志·袁紹傳》:“﹝ 袁紹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眾,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清 李寅 《書鄴侯傳》詩:“但清 河 朔風(fēng)塵易,欲掃宮庭枳棘難?!?郭沫若 《前茅·哀時(shí)古調(diào)四》:“ 河 朔 淮 西一宵盡,滿池鵝鴨可成兵。”
(2).見“ 河朔飲 ”。
八柱
(1).古代神話傳說,地有八柱,用以承天。《楚辭·天問》:“八柱何當(dāng)?東南何虧?” 王逸 注:“言天有八山為柱?!?洪興祖 補(bǔ)注:“《河圖》言, 崑崙 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唐 柳宗元 《天對(duì)》:“完離不屬,焉恃夫八柱!” 王闿運(yùn) 《愁霖賦》:“八柱損高,天池謝川。”
(2).比喻能為國(guó)家扶顛持危的棟梁之才。 唐 顏真卿 《金紫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傅隴西郡開國(guó)公李公神道碑》:“家崇八柱之勛,地半三分之業(yè)。”
天臺(tái)
(1).謂尚書臺(tái)、省?!度龂?guó)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tái)縣遠(yuǎn),眾所絶意?!薄侗饼R書·文宣帝紀(jì)》:“仍攝天臺(tái),總參戎律?!薄顿Y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tái)、辱東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tái),謂尚書省?!眳⒁姟?三臺(tái) ”。
(2).對(duì)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冻蹩膛陌阁@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tái)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jīng)國(guó)》:“今幸遇天臺(tái),夫冤庶伸有日?!?/p>
山名。 唐 李白 《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 天臺(tái) 四萬八千丈,對(duì)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臺(tái) 路遠(yuǎn)。”詳“ 天臺(tái)山 ”。
納涼
乘涼
納涼而涼逐之生。——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庭院納涼。——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zhàn)事、災(zāi)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注:“事謂征伐?!薄妒酚洝て綔?zhǔn)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guó)家無事?!?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明 陳子龍 《議財(cái)用》:“若云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guó)也?!?/p>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jì)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睹献印る墓隆罚骸笆繜o事而食,不可也?!薄妒酚洝垉x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xué)堂日無事,驅(qū)馬適所愿?!?宋 辛棄疾 《丑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p>
(4).無須;沒有必要。《后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清 納蘭性德 《夢(mèng)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fēng)沙。”
(5).無端;沒有緣故?!侗饼R書·神武帝紀(jì)下》:“今若無事背王,規(guī)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jì)悮,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yè)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p>
靜勝
謂以靜取勝。 唐 羊士諤 《林館避暑》詩:“靜勝朝還暮,幽觀白已玄?!?宋 王禹偁 《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唯宜靜勝守封疆,不樂窮兵用戈甲?!?宋 陸游 《寄陳魯山》詩:“愿公思此寬羈旅,靜勝炎曦豈易侵?!?/p>
紗帳
紗制帳幕。張?jiān)O(shè)于殿堂,以隔內(nèi)外?!逗鬂h書·馬融傳》:“﹝ 馬融 ﹞常坐高堂,施絳紗帳?!薄赌淆R書·高帝紀(jì)下》:“內(nèi)殿施黃紗帳,宮人皆著紫皮履?!?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藤架如紗帳,苔墻似錦屏?!?/p>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稌び碡暋罚骸?嶓冢 導(dǎo)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孔 傳:“別流在 荊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p>
(2).青蒼色。多指水色?!段倪x·陸機(jī)<塘上行>》:“發(fā)藻玉臺(tái)下,垂影滄浪泉?!?李善 注:“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瘻胬?,水色也?!?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guó)》:“水色滄浪,波濤浩汗?!薄秴问洗呵铩彆r(shí)》“后時(shí)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p>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zhǎng)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臺(tái)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shí)?!?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币嘟柚盖嗌n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發(fā)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guān)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p>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焙笏煲浴皽胬恕敝复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清 陳夢(mèng)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jié)誠(chéng)不虧,鼓枻歌‘滄浪’。”


精彩推薦: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余涼于三匯之交,遠(yuǎn)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數(shù)百年故事,游興甚逸。余嘗賦詩三百言以紀(jì)清適。坐客和篇交屬,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復(fù)尋前盟于白荷涼月間。風(fēng)露浩然,毛發(fā)森爽,遂命蒼頭奴橫小笛于舵尾,作悠揚(yáng)杳渺之聲,使人真有乘杳飛舉想也。舉白盡醉,繼以浩歌。
清溪數(shù)點(diǎn)芙蓉雨,蘋飆泛涼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靜籟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瓊樓,有人相憶。天上人間,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誰識(shí)?散發(fā)吟商,簪花弄水,誰伴涼宵橫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風(fēng),井梧吹碧。底事閑愁,醉歌浮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