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園詩(shī)(并序)原文
維瓜園高齋。俯視南山形勝。二三時(shí)輩。同賦是詩(shī)。兼命詞英數(shù)公。同用園字為韻。韻任多少。時(shí)太子司議郎薛璩發(fā)此題。遂同諸公云。
余適欲鋤瓜。倚鋤聽叩門。鳴騶導(dǎo)驄馬。常從夾朱軒。窮巷正傳呼。故人儻相存。攜手追涼風(fēng)。放心望乾坤。藹藹帝王州。宮觀一何繁。林端出綺道。殿頂搖華幡。素懷在青山。若值白云屯?;仫L(fēng)城西雨。返景原上村。前酌盈尊酒。往往聞清言。黃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原。猶羨松下客。石上聞清猿。
詩(shī)詞問答
問:瓜園詩(shī)(并序)的作者是誰(shuí)?答:王維
問:瓜園詩(shī)(并序)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唐代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全唐詩(shī)(冊(cè)4 卷125 頁(yè)1249d)
參考注釋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duì)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shī):“高齋徵學(xué)問,虛薄濫先登?!?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shī):“高齋今夜雨,獨(dú)臥 武昌 城?!?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xué)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guó),擬于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p>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shī):“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zhì)於其詩(shī),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shī)又曰:‘ 高齋 非一處。’”
俯視
(1) 從高處往下看
從窗戶可以俯視下面的院子
(2) 從高處或居高臨下的地方向下看
靜靜地俯視他們下面的如畫美景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
形勝
(1).謂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勢(shì)險(xiǎn)要?!盾髯印?qiáng)國(guó)》:“其固塞險(xiǎn),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史記·高祖本紀(jì)》:“ 秦 ,形勝之國(guó),帶 河 山 之險(xiǎn),縣隔千里?!薄吨軙R煬王憲傳》:“初,平 蜀 之后, 太祖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p>
(2).指險(xiǎn)要之地?!段簳钯﹤鳌罚骸?白捺 小城,本非形勝?!薄睹魇贰ぬ婕o(jì)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后進(jìn)兵?!?郭孝成 《陜西光復(fù)記》:“ 秦 隴 據(jù)天下之上游,佔(zhàn)西北之形勝?!?/p>
(3).謂山川壯美。《魏書·馮亮傳》:“ 世宗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tǒng)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視 崧高 形勝之處,遂造 閑居 佛寺。” 唐 高適 《觀宓子賤神祠碑》詩(shī):“形勝駐羣目,堅(jiān)貞指蒼穹?!?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hù)吉埌》:“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陳毅 《廣東》詩(shī):“ 百粵 自來形勝地,人民建設(shè)更生光?!?/p>
(4).指山川壯美之地?!杜f唐書·司馬承禎傳》:“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p>
(5).謂利用有利的形勢(shì)制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jiǎn)《孫臏兵法·奇正》:“戰(zhàn)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二三
(1).謂不專一;反復(fù)無定?!稌は逃幸坏隆罚骸暗挛ㄒ?,動(dòng)罔不吉;德二三,動(dòng)罔不兇?!?孔 傳:“二三,言不一?!薄稌x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zhēng),二三不得的?!?/p>
(2).約數(shù),不定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目,猶言幾?!秶?guó)語(yǔ)·吳語(yǔ)》:“﹝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dāng)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huì)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diǎn)露珠?!?/p>
(3).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p>
(4).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dāng)?shù)。”
(5).約數(shù),不定數(shù)。猶言再三,多次?!栋儆鹘?jīng)·婦詐稱死喻》:“婦於后時(shí)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yǔ)其夫言:‘我是汝妻?!虼鹬裕骸覌D久死,汝是阿誰(shuí)?妄言我婦?!酥炼?,猶故不信。”
(6).即六?!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guó)富刑清。” 張銑 注:“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p>
時(shí)輩
當(dāng)時(shí)的著名人物
深為時(shí)輩推重
禮與 盧毓同郡時(shí)輩,而情好不睦。——《三國(guó)志·孫禮傳》
命詞
(1).制誥,詔書。也指草詔,為皇帝起草詔書。 唐 韓愈 《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轉(zhuǎn)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詞九年。”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寇萊公 謂 楊文公 曰:‘予不能為 唐 時(shí)宰相,蓋孏於命詞也?!?/p>
(2).遣詞,用詞。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雜劇》:“ 明 沉德符 《顧曲雜言》云:襍劇如《王粲登樓》、《韓信胯下》、《關(guān)大王單刀會(huì)》、《趙太祖風(fēng)云會(huì)》之屬,不獨(dú)命詞高秀,而意象悲壯,自足籠蓋一時(shí)?!眳⒁姟?命辭遣意 ”。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shù)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tái)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shù)量或價(jià)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fèi)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shù)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jià)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shù)量
最后終于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yè)余作者才知道
子司
下屬機(jī)構(gòu)、部門。 宋 王溥 《唐會(huì)要·尚書省諸司上》:“故事: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而以本行名為頭司,餘為子司?!?/p>
議郎
官名。 漢 代設(shè)置;為光祿勛所屬郎官之一,掌顧問應(yīng)對(duì),無常事。 漢 秩比六百石。多征賢良方正之士任之。 晉 以后廢?!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薄稌x書·山濤傳》:“除議郎,帝以 濤 清儉無以供養(yǎng),特給日契,加賜牀帳茵褥?!?章炳麟 《東夷詩(shī)》之七:“長(zhǎng)兄專城居,仲兄為議郎?!?/p>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后稱公,其餘大國(guó)稱侯?!?漢 班固 《 * 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zhǎng)者?!妒酚洝ぬ锸辶袀鳌罚骸?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張守節(jié)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p>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shí)歌》:“諸公袞袞登臺(tái)省,廣文先生官獨(dú)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shī):“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呋兀骸叭幌壬〉苡袀€(gè)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p>
適欲
(1).猶言節(jié)制欲望?!秴问洗呵铩ぶ丶骸罚骸胺采L(zhǎng)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適欲?!?高誘 注:“適猶節(jié)也?!?/p>
(2).順?biāo)炱溆?漢 劉向 《說苑·君道》:“且夫國(guó)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執(zhí)事適欲,擅國(guó)權(quán)命,五阻也。”
叩門
敲門?!妒酚洝ぴ魂隋e(cuò)列傳》:“夫一旦有急叩門,不以親為解,不以存亡為辭,天下所望者,獨(dú) 季心 、 劇孟 耳?!?晉 陶潛 《乞食》詩(shī):“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紅樓夢(mèng)》第二六回:“再往 * 來,門已關(guān)了, 黛玉 即便叩門?!?茅盾 《虛驚》:“一叢巨大的黑影漸漸移近了,光景就是曾去叩門而且進(jìn)去過的那所大房子?!?/p>
鳴騶
古代隨從顯貴出行并傳呼喝道的騎卒。有時(shí)借指顯貴。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起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dòng)?!?唐 高適 《東平旅游奉贈(zèng)薛太守二十四韻》:“歌謡隨舉扇,旌旆逐鳴騶?!?清 曹寅 《雨中和漁村韻》:“不掃春廳雪,鳴騶罷往來?!?/p>
驄馬
亦作“騘馬”。1.青白色相雜的馬。 南朝 宋 鮑照 《結(jié)客少年場(chǎng)行》:“騘馬金絡(luò)頭,錦帶佩 吳 鉤?!?南朝 梁 《驄馬》詩(shī):“驄馬鏤金鞍,柘彈落金光?!?唐 李賀 《浩歌》:“青毛騘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xì)煙。” 清 孫枝蔚 《艷曲》之二:“青樓十萬戶,驄馬向誰(shuí)家?!?/p>
(2).指御史所乘之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贈(zèng)韋侍御黃裳》詩(shī)之二:“見君乘驄馬,知上 太行 道?!?唐 丘為 《湖中寄王侍御》詩(shī):“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明 鄭善夫 《送蘇侍御從仁使蜀》詩(shī):“驄馬今何去,玄冥歲已殘?!?清 嚴(yán)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shī):“驄馬出 薊門 ,駕言赴 岷 峨 ?!眳⒁姟?驄馬使 ”。
常從
侍從;隨員?!度龂?guó)志·吳志·孫奮傳》:“又左右常從有罪過者,當(dāng)以表聞,公付有司?!?唐 王維 《瓜園詩(shī)》:“鳴騶導(dǎo)驄馬,常從夾朱軒?!薄端问贰ぢ毠僦臼罚骸爸袝忻?、宣徽院、御史臺(tái)、 開封府 、金吾司皆有常從。”
朱軒
(1).紅漆的車子。古代為顯貴所乘。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過譽(yù)·汝南陳茂》:“朱軒駕駟,威烈赫奕。” 南朝 宋 鮑照 《代陽(yáng)春登荊山行》:“奕奕朱軒馳,紛紛高衣流?!?唐 王勃 《七夕賦》:“馳朱軒?kù)毒庞?,振黃麾於萬里?!?清 孫枝蔚 《旅興》詩(shī):“野店迎朱軒,古渡避青驄?!?/p>
(2).朱紅色屋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shī):“回首寺門望,青崖夾朱軒?!?/p>
窮巷
(1).冷僻簡(jiǎn)陋的小巷?!赌印ぬ?hào)令》:“吏行其部,至里門,正與開門內(nèi)吏,與行父老之守及窮巷幽間無人之處?!薄妒酚洝り愗┫嗍兰摇罚骸凹夷素?fù)郭窮巷,以獘席為門?!?唐 王維 《渭川田家》詩(shī):“斜陽(yáng)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清 方苞 《書<烈婦東鄂氏事略>后》:“窮巷篳門,艱貞苦恨而湮滅無聞?wù)?,更不知其幾矣?!?/p>
(2).猶窮鄉(xiāng)。《商君書·更法》:“窮巷多怪,曲學(xué)多辯?!薄妒酚洝て浇蚝钪鞲噶袀鳌罚骸癌z 陳涉 ﹞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fēng),此其故何也?”
傳呼
通知受話人去接電話
傳呼電話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guó)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臺(tái)新詠·古詩(shī)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duì)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漢書·楊震傳》
相存
(1).互相問候。《文選·司馬相如<長(zhǎng)門賦>》:“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嘯而長(zhǎng)吟。” 李善 注引《說文》:“存,恤問也?!?三國(guó) 魏 曹操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p>
(2).共活。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涉務(wù)》:“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p>
攜手
手拉手
攜手并肩
追涼
亦作“ 追涼 ”。乘涼;納涼。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晉安王薄晚逐涼北樓回望應(yīng)教》:“向夕紛喧屏,追涼飛觀中。” 唐 杜甫 《羌村》詩(shī)之二:“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清 洪昇 《長(zhǎng)生殿·聞樂》:“恰纔的追涼后雨困云淹,暢好是酣眠處粉膩黃黏?!?/p>
見“ 追涼 ”。
放心
(1) 心緒安定,沒有憂慮和牽掛
您放心,我會(huì)照顧他的
(2) 指沒有焦慮或無危險(xiǎn)之虞
只在親密朋友當(dāng)中才感到放心
乾坤
(1) 天地
扭轉(zhuǎn)乾坤
(2) 男女
藹藹
(1) 形容草木茂盛
叢林藹藹
(2) 眾多的樣子
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左思《詠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樣子
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馬相如《長(zhǎng)門賦》
帝王州
帝王居住的地方。亦用指京都。 南朝 齊 謝朓 《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唐 杜甫 《秋興》詩(shī)之六:“回首可憐歌舞地, 秦中 自古帝王州?!?/p>
宮觀
(1) 離宮別館。為帝王游樂休息的處所
乃令咸陽(yáng)之旁二百里內(nèi)宮觀二百七十復(fù)道甬道相連。——《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2) 道教的廟宇
浮光動(dòng)宮觀,遠(yuǎn)思盈川坻。——唐· 劉禹錫《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太平寺……祈雨詩(shī)》
太華之山…不稅于官,不隸于宮觀之籍。——明· 顧炎武《復(fù)庵記》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shī)集·陌上?!?/p>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素懷
平素的懷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終制》:“先有風(fēng)氣之疾,常疑奄然,聊書素懷,以為汝誡?!薄赌鲜贰埲趥鳌罚骸耙娗湟路止?,誠(chéng)乃素懷有本?!?唐 王維 《瓜園詩(shī)》:“素懷在青山,若值白云屯?!?明 張景 《飛丸記·故舊存身》:“但不知、何日得早報(bào)高恩愜素懷?!?/p>
青山
長(zhǎng)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云屯
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后漢書·袁紹劉表傳贊》:“魚麗 漢 軸,云屯 冀 馬。”《晉書·慕容暐載記》:“此則鬱概待時(shí)之雄,抱志未申之杰,必岳峙 灞 上,云屯 隴 下?!?清 吳偉業(yè) 《雜感》詩(shī)之三:“ 居庸 千尺 薊門 低,八部云屯散馬蹄?!?陳毅 《贛南游擊詞》:“拂拂清風(fēng)催睡意,森森萬樹若云屯。”
回風(fēng)
(1).旋風(fēng)。《楚辭·九章·悲回風(fēng)》:“悲回風(fēng)之搖蕙兮,心冤結(jié)而內(nèi)傷?!?清 錢謙益 《寶嚴(yán)灣楓林》詩(shī):“白楊蕭蕭響空谷,長(zhǎng)似鈴鐸悲回風(fēng)?!?/p>
(2).舊時(shí)高級(jí)官員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報(bào)告: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并無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這種報(bào)告,叫做“回風(fēng)”?!毒劳ㄑ浴び裉么郝潆y逢夫》:“巡捕官回風(fēng)已畢,解審牌出?!?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出堂規(guī)》:“早堂,各役回風(fēng)畢,把儀門皂隸領(lǐng)鑰開門?!?/p>
(1).旋風(fēng)?!豆旁?shī)十九首·東城高且長(zhǎng)》:“迴風(fēng)動(dòng)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對(duì)雪》詩(shī):“亂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風(fēng)。” 清 曹寅 《惠山納涼歌》:“柳上一蟬鳴不已,柳下迴風(fēng)激流水?!?/p>
(2).曲名。《洞冥記》:“帝所幸宮人名 麗娟 ,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不欲衣纓拂之,恐體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風(fēng)》之曲,庭中花皆翻落?!?/p>
返景
夕照,傍晚的陽(yáng)光。 唐 王維 《鹿柴》詩(shī):“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唐 皇甫曾 《題贈(zèng)吳門邕上人》詩(shī):“細(xì)泉松徑里,返景竹林西?!?/p>
尊酒
猶杯酒。 唐 高適 《贈(zèng)別沉四逸人》詩(shī):“耿耿尊酒前,聯(lián)雁飛愁音?!?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尊酒之間,一談一笑,甚有前輩風(fēng),今不復(fù)見矣?!?清 方文 《從吳錦雯讀宋玉叔詩(shī)喜而有寄》詩(shī):“惆悵掩尊酒,何時(shí)共懽讌?!?/p>
往往
(1) 每每;時(shí)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yǔ)。——《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xué)彬彬稍進(jìn),詩(shī)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清言
(1).高雅的言論。 晉 陶潛 《詠二疏》:“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唐 章八元 《酬劉員外月下見寄》詩(shī):“獨(dú)謡聞麗曲,緩步接清言?!?王闿運(yùn) 《羅季子誄》:“甲寅之秋,常接談燕,清言相酬,如對(duì)瓊樹。”
(2).指 魏 晉 時(shí)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莊》,擯棄世務(wù),競(jìng)談玄理的風(fēng)氣。 晉 陶潛 《扇上畫贊》:“ 鄭叟 不合,垂釣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晉書·郭象傳》:“﹝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 清 姚鼐 《<莊子章義>序》:“余觀之,特 正始 以來,所謂清言耳!”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小品文的危機(jī)》:“ 晉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眳⒁姟?清談 ”、“ 玄談 ”。
黃鸝
鳥名。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常被飼養(yǎng)作籠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duì)林業(yè)有益。也叫鸧鹒或黃鶯。 南朝 梁 何遜 《石頭答庾郎丹》詩(shī):“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唐 杜甫 《絕句》之二:“兩箇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黃鸝低鳴?!?/p>
朱槿
落葉灌木,葉闊卵形,花紅、白色。為著名觀賞植物。又名“佛?!?、“扶桑”、“赤槿”、“日及”。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朱槿》:“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出 高涼郡 。一名赤槿,一名日及?!?唐 王維 《瓜園詩(shī)》:“黃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園。”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木三·扶?!罚骸胺錾.a(chǎn) 高方 ,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緑,微濇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p>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松下
(1).松樹之下;松間。 唐 李白 《淮南臥病書懷》詩(shī):“風(fēng)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shī):“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宋 梅堯臣 《對(duì)雪憶往歲錢塘西湖訪林逋》詩(shī)之一:“折竹壓籬曾礙過,卻穿松下到茅廬?!?/p>
(2).古地名?!秴问洗呵铩ば姓摗罚骸?松下 亂,先君以不安棄羣臣也。” 高誘 注:“ 松下 ,地名也。”
上聞
(1).向朝廷呈報(bào)?!尔i冠子·王鈇》:“柱國(guó)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薄稘h書·谷永傳》:“臣聞王天下有國(guó)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聞?!?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愚以為茍慮有所及,宜密以上聞,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論》:“今也,外臣不敢與聞內(nèi)事,而中貴苛刻暴橫,民間私語(yǔ),皆採(cǎi)以上聞?!?/p>
(2).古賜爵名?!秴问洗呵铩は沦t》:“﹝ 魏文侯 ﹞虜 齊侯 獻(xiàn)諸天子,天子賞 文侯 以上聞?!薄秴问洗呵铩ど限r(nóng)》:“農(nóng)不上聞,不敢私籍于庸?!?許維遹 集釋引 孫詒讓 曰:“上聞,賜爵也,亦謂通名于官也?!薄稘h書·樊噲傳》:“﹝ 噲 ﹞下 戶牖 ,破 李由 軍,斬首十六級(jí)。賜上聞爵?!?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得徑上聞也?!?/p>
清猿
猿。因其啼聲凄清,故稱。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清猿與壺人爭(zhēng)旦,緹幙與素瀨交輝?!?唐 李白 《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 謝公 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宋 范成大 《八場(chǎng)平聞猿》詩(shī):“清猿泠泠鳴玉簫,三聲兩聲高樹梢?!?/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