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繼馮使君韻原文
神物堅(jiān)持多圣境,新詩開僻信賢能。磨崖永作山中景,讀處留行亦好僧。
詩詞問答
問:奉繼馮使君韻的作者是誰?答:夏世雄
問:奉繼馮使君韻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宋代
問:夏世雄的名句有哪些?答:夏世雄名句大全
夏世雄奉繼馮使君韻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神物
(1).神靈、怪異之物?!兑住だM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唐 李白 《梁甫吟》:“ 張公 兩龍劍,神物合有時(shí)?!?明 張綸 《林泉隨筆》:“雷雖只是氣,但有氣便有形。神物氣聚,則須有纔過便散。既有神物,則震死人書其背,夫復(fù)何怪?”
(2).指神仙?!妒酚洝ば⑽浔炯o(jì)》:“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p>
堅(jiān)持
堅(jiān)決保持住或進(jìn)行下去
堅(jiān)持己見
圣境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出家順善門》:“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責(zé)凡?!?唐 王縉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夫上智之身,曲隨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 唐 王昌齡 《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圓通無有象,圣境不能侵?!?/p>
(2).指傳道的境域。有時(shí)用于比喻或諷刺。 魯迅 《<偽自由書>后記》:“聽說 青島 也是好地方,但這是 梁實(shí)秋 教授傳道的圣境,我連遙望一下的眼福也沒有過?!?/p>
(3).比喻藝術(shù)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迦陵 雄勁之氣, 竹垞 清雋之思, 樊榭 幽艷之筆,得其一節(jié),亦足自豪。若兼有眾長,加以沉鬱,本諸忠厚,便是詞中圣境?!?駱賓基 《一個(gè)唯美派畫家的日記·十月十三日》:“那廣曠的宇宙美,給它開闊了另一個(gè)圣境?!?/p>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lǐng)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guān)于詩的一封信》:“詩當(dāng)然應(yīng)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gè)詩人高唱的時(shí)代?!?/p>
賢能
賢良有才能
磨崖
亦作“ 磨厓 ”。1.山崖石壁上鐫刻的文字。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南屏興教磨崖》:“今 南屏山 興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學(xué)》篇, 司馬公 書,《新圖經(jīng)》不載?!?元 馬致遠(yuǎn) 《哨遍·張玉嵓草書》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畫贊初碑?!?/p>
(2).磨平山崖石壁鐫刻文字。 明 郭貞順 《上俞將軍》詩:“但屬壺民歌太平,磨厓勒盡 韓山 石。” 清 顧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筆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遺來者。” 金松岑 《文學(xué)上之美術(shù)觀》:“異日者龍?zhí)⑴P,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云垂,張樂 洞庭 之澤。”
(3).磨擦山崖。 宋 蘇軾 《黃牛廟》詩:“山下耕牛苦磽確,兩角磨崖四蹄溼?!?/p>
中景
(1).午時(shí)日影。 三國 魏 王粲 《大暑賦》:“遠(yuǎn) 昆吾 之中景,天地翕其同光。”《宋史·律歷志九》:“ 后漢 熹平 三年,《四分歷》志立冬中景長一丈,立春中景長九尺六寸?!?/p>
(2).比喻中年。 南朝 齊 謝朓 《為諸娣祭阮夫人文》:“中景遽傾,芳木先落?!?/p>
留行
(1).挽留,使不離去?!睹献印す珜O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趙岐 注:“欲為王留 孟子 行?!?/p>
(2).停止行進(jìn)?!俄n非子·存韓》:“ 秦 發(fā)兵不留行,而 韓 之社稷憂矣。”《漢書·李廣利傳》:“ 貳師 欲攻 郁成城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詐,乃先至 宛 。” 顏師古 注:“留行,謂留止軍,廢其行?!?/p>
(3).指阻擋,阻礙。《漢書·韓安國傳》:“今以中國之盛,萬倍之資,遣百分之一以攻 匈奴 ,譬猶以強(qiáng)弩射且潰之癕也,必不留行矣。” 顏師古 注:“留,止也。言無所礙也?!?宋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詞:“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p>
(4).停止與前進(jìn)。《隋書·天文志中》:“此五星合見、遲速、逆順、留行之大經(jīng)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