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英種亦繁,殿后者惟菊。
所以隱逸人,愛之寄高躅。
賦色雜紫朱,綴景間青綠。
豈不增頓置,寫意得神獨。
詩詞問答
問:《題蔣廷錫寫生花卉冊·其九·菊》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于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制詩三集卷九十
2. 去聲
參考注釋
秋英
秋花。 宋 楊萬里 《看劉寺芙蓉》詩:“秋英例臞淡,此花獨腴澤?!?元 郝經(jīng) 《牡丹菊賦》:“郁霞腴之春姿,敷玉瀣之秋英?!?明 高啟 《王公子宅五月菊》詩:“秋英忽夏發(fā),宛在 阿戎 家?!?清 王式丹 《蕭尺木凌歊臺圖》詩:“橋頭策杖者誰子,幅巾瀟灑攜秋英?!?/p>
后者
所提到的或不言自明的兩個或更多人或事物中的最后一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xùn)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dāng)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逸人
猶逸民?!逗鬂h書·趙岐傳》:“ 漢 有逸人,姓 趙 名 嘉 。有志無時,命也奈何!” 唐 高瑾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逸人談發(fā),仙御舟來。”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后漢書二·法雄傳》:“ 子真 ,在《逸人傳》。逸人即逸民。 章懷 ( 李賢 )避諱,改為人字,后來追改,不及徧檢,它傳故或改或否耳?!?/p>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晉書·隱逸傳贊》:“確乎羣士,超然絶俗,養(yǎng)粹巖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唐 顏真卿 《臨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銘》:“體渾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明 李東陽 《送南京國子祭酒謝公詩序》:“其他名師碩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蓋亦多矣?!?/p>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蘇舜欽 《送安素處士高文悅》詩:“近臣上薦書,天子渴高躅?!?/p>
(3).指歸隱。 唐 盧綸 《酬李端長安寓居偶詠見寄》:“唯當(dāng)俟高躅,歸止共抽簪。”《太平廣記》卷七五引 唐 張讀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農(nóng) 楊晦之 ,自 長安 東游 吳 楚 。行至 烏江 ,聞先主高躅,就門往謁?!?/p>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唐 竇臮 《述書賦》:“高躅莫究其涯,雄風(fēng)于焉已扇?!?/p>
(6).比喻藝術(shù)風(fēng)格雄健豪邁的詩文作品。
紫朱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 鄭 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 集解:“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亂正色。”后因以“紫朱”或“朱紫”比喻正邪或真?zhèn)巍?漢 王充 《論衡·對作》:“虛妄顯於真,實誠亂於偽,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朱雜廁,瓦玉集糅?!?明 袁宏道 《感興》詩之三:“道逢一古叟,開唇論紫朱?!?/p>
青綠
(1).青色的衣服和綠色的衣服?!稘h書·成帝紀(jì)》:“青緑民所常服,且勿止。”
(2).青色的印綬和綠色的印綬。 唐 韓愈 孟郊 《會合聯(lián)句》:“朝紳鬱青緑,馬飾曜珪珙。” 錢仲聯(lián) 集釋引 孫汝聽 曰:“青緑謂青綬緑綬。”
(3).深綠色。《紅樓夢》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設(shè)著三尺多高青緑古銅鼎?!?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面上涂金如新,背青緑斑駁,古色可愛?!?/p>
(4).即綠色。 艾蕪 《回家》:“在一批青綠的農(nóng)作物中,伏著幾間灰褐色的茅屋?!?/p>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頓置
(1).猶拐角。 清 吳騫 《扶風(fēng)傳信錄》:“且為生述自 東察院 至 扶風(fēng)橋 路徑,頓置曲折,無纖毫誤。”
(2).猶躉批。頓,用同“ 躉 ”。 清 馮桂芬 《用錢不廢銀議》:“蓋民間各種貿(mào)易,往往頓置論銀,而零賣論錢?!?/p>
寫意
(1) 〈方〉∶適意;舒服
倒去讓格格老太婆寫意?——《負(fù)曝閑談》
(2) 〈方〉∶容易;輕松
耐倒說得寫意哚。——《海上花列傳》
(3) 〈方〉∶漂亮;大方
瑞生阿哥倒蠻寫意個人。——《海上花列傳》
得神
(1).謂得到神靈(降臨)?!蹲髠鳌でf公三十二年》:“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jiān)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薄逗鬂h書·楊賜傳》:“或得神者昌,或得神者亡?!?/p>
(2).謂得其神韻,形容逼真。《紅樓夢》第十九回:“素日這里有個小書房內(nèi)曾掛著一軸美人,畫的很得神?!?/p>
(3).猶得意。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 大保 甚為得神?!?/p>
(4).中醫(yī)學(xué)名詞。謂有神氣?!端貑枴ひ凭儦庹摗罚骸暗蒙裾卟?,失神者亡。” 吳崑 注:“神者,心主所藏,以為君主……若心主明,十二官守位稟命,謂之得神,如此養(yǎng)生則昌而壽?!?/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