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劉尚書夢得二首原文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仲尼云:后世知丘者春秋。
又云: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夜臺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詩詞問答
問:哭劉尚書夢得二首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哭劉尚書夢得二首寫于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哭劉尚書夢得二首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注釋
公元842年(武宗會昌二年),劉禹錫去世。白居易悲痛異常,感到自己失去了志同道合的老戰(zhàn)友,是國家和人民的很大損失,這年七月,他寫下了《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詩文賞析
第一首詩的首二句揭出詩人與劉夢得的交情深厚。白氏《醉吟先生傳》:“退居洛下,(與)鼓城劉夢得為詩友。”又《白氏長慶集》有《劉白唱和集解》,當時詩壇,劉、白并稱,因此落筆就寫“四海聲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薄熬I繆”是表現(xiàn)朋友間的情意殷勤,冠以“百年交分”,更顯出二人友情的終生不渝。接下來的四句敘述二人友情的基礎。白劉二人都是有志之士,都曾想改變中唐時期的社會局面,重振盛唐時代的雄風,然而命運多蹇,宦海沉浮多年,不幸均遭貶謫,志向不能實現(xiàn),生活上也極其困頓不堪。所謂“同貧同病退閑日”。這簡短的七個字實包含著無限豐富的內容,他們何以貧病,何以退閑,都意在言外。相同的遭遇奠定了他們畢生的友情。如今一死一生,死者不能復生,生者亦至耄耋之年,他們的交情也經(jīng)受了真正的考驗。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別從政治理想和詩文唱和兩個方面描敘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前一句詩人自注說:“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笔咕竸洌@里借指劉禹錫。劉、白二人都熱衷于政治革新,可謂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崇。這是二人為友的政治思想基礎。后一句則寫禹錫詩婉而多諷,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這是指詩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劉的知音。據(jù)說孔子修完《春秋》,曾慨嘆說:“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說:“《春秋》之旨微而婉也?!?/p>
詩的感情深摯,語言又簡煉,幾乎每句話都表現(xiàn)出一個方面的內容。詩人和劉禹錫遭遇相同,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詩文上的互為知音,兩人情深意長。而今劉氏去世,一去不返,的確令人悲痛。詩的結尾說:“賢豪雖沒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悲壯之中飽含著無限的憂傷和懷念。
白居易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了同病相憐的老戰(zhàn)友。對他和劉禹錫齊名天下,感到無限的自豪和光榮。在第二首詩中他還把自己與劉禹錫看作唇齒相依的關系。一生詩友,百年綢繆;文章雖微婉,而蘊含當時政局中劉禹錫的出處起跌,實有不盡的難言之隱,這一點,白居易能夠最深切地體會。在“永貞革新”前后,特別是“永貞革新”以后,白居易的思想起了很大變化。這場改革,對白居易的思想進步促進很大。以后,白居易在人際交往中,即使自己往日的至交,他從不惜個人情誼,予以批評。


精彩推薦:
- 王屋山人魏萬,云自嵩宋沿吳相訪,數(shù)千里不遇。乘興游臺越,經(jīng)永嘉,觀謝公石門。后于廣陵相見,美其愛文好古,浪跡方外,因述其行而贈是詩。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獨往失所在。 魏侯繼大名,本家聊攝城。卷舒入元化,跡與古賢并。 十三弄文史,揮筆如振綺。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 西涉清洛源,頗驚人世喧。采秀臥王屋,因窺洞天門。 朅來游嵩峰,羽客何雙雙。朝攜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龍?zhí)断卤紳?。東浮汴河水,訪我三千里。 逸興滿吳云,飄飖浙江汜。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 濤卷海門石,云橫天際山。白馬走素車,雷奔駭心顏。 遙聞會稽美,且度耶溪水。萬壑與千巖,崢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