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急謠原文
江南兇,周波最急。漢家使者識經(jīng)權(quán),矯制開倉輸玉粒。
君不見曩歲溝魂海不及,至今冤作枯魚泣。
勸糶辭水旱阻堯湯,生民無罪歲。
后代倉廩虛,時和亦為沴。
孰云富而哿,甚矣貧不繼。
借富以貸貧,窮哉已非計(jì)。
況乃指廩間,夏楚劫以勢。
詩詞問答
問:周急謠的作者是誰?答:楊維楨
問:周急謠寫于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楊維楨的名句有哪些?答:楊維楨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qū),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fēng)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周波
物理學(xué)名詞。交流電的變化或電磁波的振蕩從一點(diǎn)開始完成一個過程再到這一點(diǎn),叫一個周波。簡稱周。
漢家
即漢朝
漢家山東二百州。—— 唐· 杜甫《兵車行》
為漢家除殘去穢。——《資治通鑒》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矯制
(1).指假托君命行事。制,制書?!稘h書·終軍傳》:“ 元鼎 中,博士 徐偃 使行風(fēng)俗。 偃 矯制,使 膠東 、 魯國 鼓鑄鹽鐵。” 顏師古 注:“矯,託也。託言受詔也?!薄度龂尽の褐尽ね趺C傳》“ 董遇 等,亦歷注經(jīng)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建安 ﹞二十二年, 許 中百官矯制, 遇 雖不與謀,猶被録詣 鄴 ,轉(zhuǎn)為冗散?!薄缎绿茣ね鯚o競傳》:“﹝ 無競 ﹞眨 廣州 ,仇家矯制殺之。”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權(quán)市義心無忝,怕甚么矯制開倉蹟可疑?!?/p>
(2).指假托君命之人。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蕩鬼區(qū)於 白水 ,擒矯制於遐川。” 趙幼文 校注:“﹝矯制﹞謂 宋建 。《魏志·武帝紀(jì)》:‘初 隴西 宋建 自稱 河首 平漢王 ,聚眾 枹罕 改元,置百官…… 夏侯淵 自 興國 討之。冬十月屠 枹罕 ,斬 宋建 , 涼州 平?!?/p>
玉粒
(1).指米、粟。 南朝 梁簡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發(fā)私藏之銅鳧,散垣下之玉?!芑葜摇{恩之士咸謂 櫟陽 之金自空而墜, 南陽 之粟自野而生?!?唐 杜甫 《茅堂檢校收稻》詩之一:“紅鮮終日有,玉粒未吾慳。” 宋 蘇軾 《清遠(yuǎn)舟中寄耘老》詩:“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空?!?清 吳偉業(yè) 《題二禽圖》詩:“卻笑雪衣貪玉粒,羽毛憔悴閉雕籠。”
(2).猶玉散。指仙藥。 南朝 陳 徐陵 《天臺山館徐則法師碑》:“玉粒雖軟,金膏未鎔,方流道業(yè),濟(jì)彼昏蒙?!?/p>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
曩歲
往年。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卷二:“太常少卿 陳公 希亮 ,曩歲刺 宿州 廳事,后門常扃鑰?!?清 譚嗣同 《報(bào)貝元徵書》:“溯曩歲蓋簪之盛,既皆睽迸。”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fēng)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枯魚泣
喻身陷絕境。 元 程鉅夫 《為曹仲堅(jiān)題漁父圖》詩:“大罾小罟較得失,魴鱮暗作枯魚泣?!?元 楊維楨 《周急謠》:“君不見曩歲溝魂悔不及,至今寃作枯魚泣。”參見“ 枯魚過河泣 ”。
水旱
(1) 水澇和干旱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水陸
水旱交界
生民
指人民
澤潤生民
夫當(dāng)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蘇軾《教戰(zhàn)守》
罪歲
歸罪于年歲天災(zāi)?!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巴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宋 黃庭堅(jiān) 《奉和公擇舅氏送呂道人研長韻》:“力耕不罪歲,嘉穀有逢年?!?/p>
后代
(1)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yuǎn)一代的后裔
子孫后代
留傳給后代
(2) 某一時代以后的時代
這些遠(yuǎn)古的事,大都是后代人們的推測
(3) 動植物的后裔
異種雜交的小麥后代
倉廩
儲藏米谷之所
發(fā)倉廩,賜貧窮。——《禮記》
開倉廩、悉府庫以賑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時和
天氣和順。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時和,不肖遭其安;不和,雖圣逢其危?!薄端螘の牡奂o(jì)》:“今因四表無塵,時和歲稔,復(fù)獲拜奉舊塋,展罔極之思?!?唐 崔鉉 《進(jìn)宣宗收復(fù)河湟詩》:“共遇圣明千載運(yùn),更觀俗阜與時和?!?/p>
非計(jì)
非良策;失策。《漢書·吳王劉濞傳》:“諸侯地不能為 漢 十二,為叛逆以憂太后,非計(jì)也?!?三國 蜀 諸葛亮 《后出師表》:“顧王業(yè)不可得偏全于 蜀 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jì)?!薄赌鲜贰ね跽Q傳》:“將軍今留 吳公 ,公私非計(jì)。”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之邊境苦無人以實(shí)之,而忍聽吾民之逼迫羈棲,飄零海外,竊以為非計(jì)也。”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游赤石進(jìn)帆?!吩姡骸爸苡[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逗鬂h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登臨海嶠初發(fā)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xié)悲端?!?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云不見天,況乃星與月?!?/p>
夏楚
(1).古代學(xué)校兩種體罰越禮犯規(guī)者的用具。后亦泛指體罰學(xué)童的工具。《禮記·學(xué)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鄭玄 注:“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撲撻犯禮者?!薄睹魇贰ぢ毠僦径罚骸坝胁宦收?,撲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課業(yè)倣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冊歲終奏上。”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爾敢下,我且以夏楚撲爾?!?/p>
(2).泛指用棍棒等進(jìn)行體罰。多用于對未成年者?!独m(xù)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四年》:“后性莊嚴(yán),頗達(dá)古今。 金 主已立為太子,有過,尚切責(zé)之;及即位,始免夏楚?!?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午前不知何往,業(yè)夏楚之?!?林紓 《薛則柯先生傳》:“若將歸,當(dāng)請杖於若母,吾不忍夏楚若矣?!?/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