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fēng)送客使人悲。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云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梁山匹馬遲。
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其。
詩詞問答
問:《東平別前衛(wèi)縣李寀少府 / 送前衛(wèi)縣李宷少府》的作者是誰?答:高適
問:該詩寫于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高適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適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黃鶯往來楊柳低垂,春風(fēng)中送友使人傷感。
你將到千里之梁我自然產(chǎn)生別怨,論交情我們已有十年。
汶水云開孤帆遠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馬遲緩。
此地本可乘興游賞,難留你使我更覺凄慘。
注釋
東平:郡名,今山東東平南。
衛(wèi)南:今河南淇南。
李寀(cài):詩人朋友,曾作過衛(wèi)南少府,這時已卸任。
黃鳥:黃鶯。
論交:論說交誼。
汶(wèn)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東萊蕪南北,古汶水流經(jīng)東平南南,至梁山南東南入濟水。
梁山:在今山東梁山南南,周約十公里。
遲:緩慢。
乘興:乘著興致。據(jù)《晉書·王徽之傳》記載:王徽之居山陰,曾雪夜泛舟訪戴逵(字安道)經(jīng)宿方至,剛到門前,忽然返回,人問其故,他說:“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哉!”“凄其”見《詩經(jīng)·邶風(fēng)·綠衣》:“凄其以風(fēng)”,“其”為語言助詞,這里指心境凄涼。
益:越發(fā),更加。
凄(qī)其:寒冷的樣子。這里指情緒凄傷。
詩文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百十四,其格律為仄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四支。平仄規(guī)范,對仗工穩(wěn),章法嚴整,感情真摯。
這首詩當作于達夫在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時。前衛(wèi)縣,地理位置沒有查到,李宷,兩唐書無傳,全唐詩無作品。少府,縣尉,從八品。詩中表明,其與作者交情十年,汶水表明,當是作者浪游時的朋友。 首聯(lián)出句發(fā)端起興,楊柳,送別之物也,表依依惜別;對句點明時令,言事、言情。為離別而悲傷。頷聯(lián)圍繞送別展開,出句說李宷一去千里之外,不知何年何月再會,所以怨;對句回顧交情,十年相知,會有很多故事。情深意切。頸聯(lián)出句寫李宷離去,從黃河乘船順流而下,孤帆遠去,太急促了;對句寫作者送客,慢慢騎馬繞山路而行,不忍分別。尾聯(lián)出句寫同在離別之地相處的融洽;對句寫送別的無可奈何,因而不勝凄切。此詩與《夜別韋司士》相比,可看出交情一淺一深的分寸。一般認為,唐人送別七律,高適的這首是最好的。
此詩藝術(shù)技巧上,錘煉動詞、形容詞的功夫很高?!按埂薄ⅰ氨?、“怨”、“驚”、“遠”、“遲”等字,錘煉精湛。


精彩推薦:
-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被蛟唬骸笆枪纫?,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
-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fēng)前津鼓,樹杪參旗?;嫊猓v揚鞭、亦自行遲。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jīng)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影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噓酹酒,極望天涯?!?/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