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度儀堂四首原文
近戶皆林杪,元非妝點(diǎn)成。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
桃向天邊種,云從嶺上生。
不通雞犬到,時(shí)聽度鸞笙。
詩詞問答
問:題度儀堂四首的作者是誰?答:張繼先
問:題度儀堂四首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宋代
問:張繼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張繼先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林杪
樹梢,林外。 晉 陸機(jī) 《感時(shí)賦》:“猿長嘯于林杪,鳥高鳴于云端?!?唐 柳宗元 《與崔策登西山》詩:“連袂渡危橋,縈迴出林杪?!?清 方文 《秋雨柬齊介人》詩:“霽色動林杪,期君過石橋?!?沙汀 《困獸記》五:“這是一個(gè)晴明的早晨。昨天的陰云已經(jīng)光了,天色一碧,太陽正從遠(yuǎn)處的林杪上面上升起來?!?/p>
妝點(diǎn)
(1).梳妝打扮。《北史·后妃傳下·齊后主馮淑妃》:“城陷十餘步,將士乘勢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觀之。 淑妃 粧點(diǎn),不獲時(shí)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元 喬吉 《清江引·笑靨兒》曲:“一團(tuán)可人衠是嬌?;掽c(diǎn)如花貌?!薄?* 詞話》第四回:“﹝婦人﹞先到樓上,從新粧點(diǎn),換了一身艷色新衣?!?/p>
(2).妝飾點(diǎn)綴。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閨怨》套曲:“殘紅粧點(diǎn)青苔徑,又一番春色飄零?!?清 吳偉業(yè) 《雕橋莊歌》:“年年細(xì)柳與新蒲,粧點(diǎn)溪山入畫圖?!薄段骱言挕ぐ椎陶E》:“初還只在 西湖 上粧點(diǎn),既而西邊直粧點(diǎn)到 靈隱 、 天竺 ,南邊直粧點(diǎn)到 凈慈 、 萬松嶺 ,竟將一個(gè) 西湖 團(tuán)團(tuán)粧點(diǎn)成花錦世界?!?/p>
(3).渲染敷洐。 宋 呂祖謙 《與朱侍講元晦》:“祭文謹(jǐn)録呈,雖病中語言無次序,然卻無一字粧點(diǎn)做造也?!薄吨熳诱Z類》卷八三:“問: 季札 觀樂,如何知得如此之審?曰:此是 左氏 粧點(diǎn)出來,亦自難信?!?/p>
(1).裝飾,打扮。 南朝 陳后主 《三婦艷詞》之二:“小婦初妝點(diǎn),回眉對月鉤?!?清 吳偉業(yè) 《梅村詩話》五:“呼輿往迎,續(xù)報(bào)至矣。已而登樓,託以妝點(diǎn)始見?!?/p>
(2).謂點(diǎn)綴。 唐 馮贄 《云仙雜記·白羊妝點(diǎn)芳草》:“ 午橋莊 小兒坡 ,茂草盈里。 晉公 每使數(shù)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賴此妝點(diǎn)?!?明 高攀龍 《三時(shí)記》:“二十一日行,兩岸殘雪妝點(diǎn),野色甚佳?!薄都t樓夢》第二二回:“階下兒童仰面時(shí),清明妝點(diǎn)最堪宜?!?/p>
(3).指修飾文字。 清 黃宗羲 《<山翁禪師文集>序》:“ 山翁 之詩文,亦不免於堆垛妝點(diǎn)。” 清 恭士 《蹇千里傳評》:“可見文不在妝點(diǎn),一涉妝點(diǎn)便拙?!?/p>
(4).渲染敷衍。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世間所傳幽歡冥會之事,盡出文人妝點(diǎn),悉屬寓言,君乃信以為真哉!”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墩撜Z·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dú)守中行?!?/p>
(3).中等德行?!盾髯印ぷ拥馈罚骸叭胄⒊龅?,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p>
(1).中軍?!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薄秴窃酱呵铩し虿顑?nèi)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秴亲印?lì)士》:“於是 武侯 設(shè)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p>
(3). 唐 宋 時(shí),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后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復(fù)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后之類十一等。”
天邊
無限的空間
你從哪里來的,親愛的小東西?從天邊來到這里
云從
(1).語出《詩·齊風(fēng)·敝笱》:“ 齊子 歸止,其從如云?!焙笥谩霸茝摹北扔麟S從之盛。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dá)性論>》:“連國云從,宏論風(fēng)行?!?宋 劉過 《沁園春·御閱還上郭殿帥》詞:“擁貂蟬爭出,千官鱗集,貔貅不斷,萬騎云從?!?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嫁女》:“粉黛云從,酒胾霧霈,玉椀金甌,光映幾案?!?/p>
(2).借指隨從者。 唐 黃滔 《周以龍興賦》:“遂使 盟津 契會,此時(shí)莫愧於云從; 羑里 棲遲,昔日何傷於魚服。”
不通
(1).阻塞;不通達(dá)。《左傳·成公十三年》:“東道之不通,則是 康公 絶我好也?!薄冻o·九辯》:“閔奇思之不通兮,將去君而高翔?!?/p>
(2).不相往來。《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p>
(3).不共同使用?!抖Y記·內(nèi)則》:“外內(nèi)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p>
(4).不明白;不了解?!稘h書·哀帝紀(jì)》:“皇天降非材之佑, 漢 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 沖 等不通大體,敢以陳聞?!?王愿堅(jiān) 《普通勞動者》:“說著,他動了真氣,象不屑于和這個(gè)不通情理的人說話似的,一翻身躺下去?!?/p>
(5).謂學(xué)識淺陋。 漢 王充 《論衡·別通》:“夫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俱以七尺為形,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p>
(6).謂文理悖謬不順。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是為一論物體,一就人情,殊不通矣?!?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鼎甲》:“邑宰見其文,以為不通,貼文於照墻,不取。”
時(shí)聽
時(shí)人的視聽。 漢 蔡邕 《朱公叔謚議》:“懼禮廢日久,將詭時(shí)聽?!?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后序》:“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shí)聽,夸示后學(xué)。”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凡典雅之詩,皆不合時(shí)聽?!?/p>
鸞笙
笙的美稱。 宋 張?jiān)?《好事近》詞:“ 瑤池 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徹?!?明 宋訥 《王子秋過故宮》詩:“興隆有管鸞笙歇,劈正無官玉斧沉?!?/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