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蓮詩原文
高齋誰送芰荷芳,異色靈葩迥不常。
空翠幻含冰壑玉,綵霞橫抹華峰霜。
仙妝自識紅三變,金沼元堪赤共光。
法藏知君兼悟后,未徒幽事在衣裳。
詩詞問答
問:瑞蓮詩的作者是誰?答:伍瑞隆
問:瑞蓮詩寫于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瑞蓮詩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伍瑞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伍瑞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高齋徵學(xué)問,虛薄濫先登?!?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高齋今夜雨,獨臥 武昌 城。”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xué)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擬于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p>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zhì)於其詩,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又曰:‘ 高齋 非一處?!?/p>
芰荷
指菱葉與荷葉?!冻o·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唐 羅隱 《宿荊州江陵驛》詩:“風(fēng)動芰荷香四散,月明樓閣影相侵?!?明 陸采 《懷香記·索香看墻》:“芰荷池雨聲輕濺,似瓊珠滴碎還圓?!?/p>
異色
(1).不同顏色。 晉 法顯 《佛國記》:“眾華異色,蔚然可觀。”《文選·左思<蜀都賦>》:“百果甲宅,異色同榮?!?劉良 注:“言發(fā)榮異其光色也?!?/p>
(2).異常的色彩;特出的美色。 南朝 梁 沉約 《和劉中書仙詩》之二:“殊庭不可及,風(fēng)煙多異色?!?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以二女託之,皆異色也。”
(3).猶變色。 唐 杜甫 《渼陂行》:“天地黤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p>
(4).各種,各色。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 * 書》:“所劫商人,皆得異色財物,盡將南渡,入山博茶?!?/p>
靈葩
珍奇的花。 晉 張協(xié) 《安石榴賦》:“耀靈葩於三春,綴霜滋於九秋?!薄端囄念惥邸肪硭囊?晉 劉臻 妻《正旦獻椒花頌》:“美哉靈葩,爰采爰獻。” 唐 楊炯 《晦日藥園詩序》:“四照靈葩,泫三危之寶露?!?/p>
不常
(1).不固定?!稌ひ劣?xùn)》:“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孔 傳:“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不常在一家。” 漢 張衡 《西京賦》:“不常厥土, 盤庚 作誥?!?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2).異常;反常?!蛾套哟呵铩ぶG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諸侯?!?吳則虞 集釋引 蘇輿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為笑于諸侯。” 元 元懷 《拊掌錄》:“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翼,人或儒冠而僧衣?!?/p>
(3).不平凡;卓越。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四:“夜夢一女,年可十七八,顏色不常?!?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習(xí)鑿齒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 荊州 治中?!?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去國時雖久,安邦志不常?!?/p>
(4).時常。《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焦氏 ﹞待婢僕們也十分寬恕,不常賞賜小東西?!?/p>
(5).猶無常。死的婉辭。 唐 韓愈 《祭故陜府李司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凈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p>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fēng)雨》詞:“小樓昨夜東風(fēng)到,吹落滿園空翠?!?/p>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p>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p>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云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p>
自識
自己知道、認識。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二:“能參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問,而反質(zhì)之於六經(jīng),則自識之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試案爾時人性,莫不絶異其前,入于自識,趣于我執(zhí),剛愎主己,于庸俗無所顧忌?!?/p>
自己記得。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神女賦》:“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p>
三變
(1).三種變化。指君子三變。《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p>
(2).三種變化。指天運三變。《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
(3).三種變化。指 周公 三變:于 文王 時能子,于 成王 幼時能武,于 成王 壯時能臣。見《韓詩外傳》卷七。
(4).三種變化。指古詩三變。遠古至 漢 魏 為一變, 晉 宋 至 唐 初為一變,盛 唐 以后又一變。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藝文·詩三變》。
(5).三種變化?!缎绿茣の乃噦餍颉罚骸?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敝?唐 初 王勃 、 楊炯 為一變, 玄宗 時 張說 、 蘇颋 為一變, 大歷 、 貞元 間 韓愈 、 柳宗元 等倡導(dǎo)古文運動,逐步確立以散文為主的 唐 代古文,為一變。
(6).三種變化。指禾苗生長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痘茨献印た姺Q訓(xùn)》:“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孤鄉(xiāng)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誘 注:“三變,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p>
(7).三種變化。指不肖子之三變。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不肖子有三變:第一變?yōu)榛认x,謂鬻莊而食也;第二變?yōu)轶剪~,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yōu)榇笙x,謂賣奴婢而食也?!?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汪遵》:“與夫朱門富家,積書萬卷,束在高閣,塵暗籤軸,蠹落帙??;網(wǎng)好學(xué)之名,欺盲聾之俗,非三變之敗,無一展之期?!?/p>
法藏
(1).佛教語。謂法性含藏的無量功德?!稛o量壽經(jīng)》卷上:“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薄稛o量壽經(jīng)》卷上:“行權(quán)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p>
(2).佛教語。佛所說的教法。佛法含藏無量妙義,故稱“法藏”?!斗ㄈA經(jīng)·寶塔品》:“假使有受持,八萬諸法藏,班宣如所説,以示億千人?!?唐 王維 《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詩:“蓮花法藏心懸悟,貝葉經(jīng)文手自書?!?/p>
幽事
(1).幽景,勝景。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九:“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稠疊多幽事,喧呼閲使星。” 明 高啟 《詠軒》:“臨楹一流睇,幽事忽滿前。池草方依微,庭柯正蔥芊。”
(2).雅事。 宋 楊萬里 《癸亥上巳即事》詩:“曬書仍焙藥,幽事也勞神?!?清 吳偉業(yè)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lián)句》:“清齋幽事足,良會逸情兼?!?/p>
衣裳
衣服的通稱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賣炭翁》
與衣裳。——唐·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淚滿衣裳。——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