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蘇東坡玉帶三疊舊作韻原文
竟與山僧忽若遺,有為法卻寓無為。
棄如敝屣契真偈,藏以華箱究假儀。
印老徒稱其語勝,蘇公應(yīng)悔此名垂。
囅然自笑茲拈句,于不宜中增不宜。
詩詞問答
問:題蘇東坡玉帶三疊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蘇東坡玉帶三疊舊作韻寫于哪個(gè)朝代?答:清代
問:題蘇東坡玉帶三疊舊作韻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制詩五集卷八
2. 蘇軾玉帶留與佛印鎮(zhèn)金山寺者后遭回祿缺數(shù)版壬午南巡時(shí)曾為補(bǔ)足制匣仍弆鎮(zhèn)山門云
參考注釋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shí)相訪,山僧或見尋?!?唐 劉長(zhǎng)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dú)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shí)面?!?清 魏源 《武林紀(jì)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段鍩魰?huì)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p>
忽若
(1).恍若,好像。 戰(zhàn)國(guó)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p>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dāng)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jīng)講經(jīng)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里,尋常自在免憂煎?!?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并用,都是‘倘或’的意思?!薄抖鼗妥兾募つ窟B緣起》:“伏愿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p>
有為法
佛教語。謂因緣所生、無常變幻的現(xiàn)象世界?!督饎偨?jīng)·應(yīng)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mèng)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p>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棄如敝屣
敝:破爛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樣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拋棄。亦作“棄若敝屣”、“去如敝屣”、“如棄敝屣”。真偈
指佛家的偈頌。 唐 劉禹錫 《宿誠(chéng)禪師山房題贈(zèng)》詩之二:“法為因緣立,心從次第修,中宵問真偈,有住是吾憂?!?/p>
囅然
笑貌?!段倪x·左思<吳都賦>》:“ 東吳 王孫囅然而咍。” 劉逵 注:“囅,大笑貌?!?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賢仆夫》:“ 敬 囅然曰:‘我使頭及第后還擬作 西川 留后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念大仇已報(bào),則囅然喜?!?茅盾 《神的滅亡》:“老大王 奧定 ……坐在天宮里聽得了 陸克 這呼痛聲,就忍不住會(huì)囅然微笑?!?/p>
不宜
不適合,不適宜
這種土壤不宜種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