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從登封途中作原文
帳殿郁崔嵬,仙游實(shí)壯哉。曉云連幕卷,夜火雜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鳴萬乘來。
扈從良可賦,終乏掞天才。
詩詞問答
問:扈從登封途中作的作者是誰?答:宋之問
問:扈從登封途中作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唐代
問:扈從登封途中作是什么體裁?答:五律
問:宋之問的名句有哪些?答:宋之問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如宮殿般的帳幕聚集在高大的嵩山,皇帝游山的場面實(shí)在壯觀。
清晨云霧連同帳幕涌動(dòng)卷起,夜間燈火夾雜星光繚繞回旋。
幽暗的山谷千旗出動(dòng),天子車駕到來,山中響起高呼萬歲的聲音。
我隨同出游確實(shí)值得寫詩歌誦,但終究還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華。
譯文二
錦帳圍成的宮殿坐落在郁郁蔥蔥的高山上,有如神仙一樣的出游,實(shí)在壯觀。
清晨的云彩和帳幕一起翻卷,晚上的燈火和天上的星星交雜回旋。
幽暗的山谷里千桿旌旗擁出,山里雷鳴喧囂,皇帝的車駕到來。
我跟隨皇上出游應(yīng)該獻(xiàn)詞賦詩,可惜我缺乏頌揚(yáng)皇上德仁的天才。
注釋
扈:隨從。扈從:擔(dān)任隨皇帝出巡時(shí)的侍從。
登封:在今河南鄭州登封市,位于嵩山之南。
帳殿:皇帝出巡時(shí)休息的帳幕。用錦賬圍成的宮殿。
郁:積聚。崔嵬:高峻的樣子。
山鳴:據(jù)《漢書·武帝紀(jì)》,漢武帝祭嵩山,隨從者聽見山神恭呼萬歲。
谷暗:山谷幽暗。
萬乘:指天子。周制,天子有地方千里,兵車萬輛。乘,古代計(jì)算兵車的單位,四馬并駕一車,稱為一乘。
良:確實(shí)。賦:寫作。
掞(shàn)天:光芒照天。掞,照耀。
詩文賞析
宋之問的宮廷詩比沈佺期的要復(fù)雜些,雖然這僅是在基本一致的風(fēng)格中所發(fā)生的輕微個(gè)性變化。他的最好的宮廷詩完全不像應(yīng)制詩,而是優(yōu)美自然的抒情詩。這首《扈從登封途中作》是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宋之問在隨皇帝登嵩山祭天所作。古代帝王為報(bào)答天地恩德,并向天地祈求福壽,常舉行封禪大典。在泰山上筑壇祭天為“封”,在泰山下辟地祭地為“禪”,后來擴(kuò)大為五岳都可封禪。
整首詩對仗工巧,錦繡成文,充滿對武則天的歌功頌德。此詩第六句的“萬乘”是皇帝的傳統(tǒng)代稱,但這里上下文的描寫恢復(fù)了這一詞語本身的某些力量。據(jù)《舊唐書》記載,武則天游河南洛陽龍門,命隨從官員作詩,左史東方虬詩作先成,武則天賜給錦袍,之后宋之問獻(xiàn)詩,武則天贊賞其詩句更高,又奪東方虬的錦袍賞給宋之問。


精彩推薦:
-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cuò)落長庚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崢嶸。人生飄忽百年內(nèi),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xué)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fēng)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fēng)。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自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 * 者,讒言三及慈母驚。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
-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shí)。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jié)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dāng)告誰?笳一會(huì)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云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fēng)千里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dá)明,胡風(fēng)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shí)平。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xiāng)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zāi)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
-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xué)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jié)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始于宮鄰,卒于金虎。嬴氏搏翼,擇肉西邑。是時(shí)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楚筑章華于前,趙建叢臺(tái)于后。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思專其侈,以莫己若。乃構(gòu)阿房,起甘泉,結(jié)云閣,冠南山。征稅盡,人力殫。然后收以太半之賦,威以參夷之刑。其遇民也,若薙氏之芟草,既蘊(yùn)崇之,又行火焉!惵惵黔首,豈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頸!敺以就役,唯力是視,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
-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yǎng)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親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泵髂暾滤返?,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凈眾寺,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于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墜于地。惟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