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
拼音:duàn
斷古漢語字典解釋
duàn①〈動詞〉截斷;斷開。《荊軻刺秦王》:“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伶官傳序》:“至于擴、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動詞〉阻隔;隔斷。《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strong>《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br>③〈動詞〉斷絕;中止。《滕王閣序》:“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strong>《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雨腳如麻未斷絕?!?strong>《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fù)以兒為念?!?br>④〈動詞〉拒絕;回絕。《孔雀東南飛》:“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br>⑤〈動詞〉判斷;決斷。《赤壁之戰(zhàn)》:“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⑥〈副詞〉絕對;一定。李商隱《無題》:“斷無消息石榴紅?!?br>【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憂傷到極點。
【斷鴻】失群的孤雁。
【斷魂】銷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傷。
【斷獄】審理或判決罪案。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斷古漢語 快速查詢。
猜你喜歡:
評論
發(fā)表評論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