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卻說姜維見魏延踏滅了燈,心中忿怒,拔劍欲殺之??酌髦怪唬骸按宋崦?br>當(dāng)絕,非文長之過也?!本S乃收劍??酌魍卵獢?shù)口,臥倒床上,謂魏延曰:“此
是司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來探視虛實(shí)。汝可急出迎敵?!蔽貉宇I(lǐng)命,出帳上馬,
引兵殺出寨來。夏侯霸見了魏延,慌忙引軍退走。延追趕二十余里方回??酌髁?br>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姜維入帳,直至孔明榻前問安??酌髟唬骸拔岜居咧冶M力,恢復(fù)中原,重
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吾平生所學(xué),已著書二十四篇,計(jì)十萬四千
一百一十二字,內(nèi)有八務(wù)、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dú)
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維哭拜而受??酌饔衷唬骸拔嵊小B弩’之法,不曾
用得。其法矢長八寸,一弩可發(fā)十矢,皆畫成圖本。汝可依法造用。”維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諸道,皆不必多憂;惟陰平之地,切須仔細(xì)。此地雖險(xiǎn)峻,久
必有失?!庇謫抉R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jì);囑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計(jì)
行之?!贬奉I(lǐng)計(jì)而出。少頃,楊儀入。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
“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shí),汝與臨陣,方開此囊。那時(shí)自有斬魏延之人也?!?br>孔明一一調(diào)度已畢,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蘇,便連夜表奏后主。后主聞奏大驚,
急命尚書李福,星夜至軍中問安,兼詢后事。李福領(lǐng)命,趲程赴五丈原,入見孔
明,傳后主之命,問安畢??酌髁魈樵唬骸拔岵恍抑械绬释?,虛廢國家大事,得
罪于天下。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輔主。國家舊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
可輕廢。吾兵法皆授與姜維,他自能繼吾之志,為國家出力。吾命已在旦夕,當(dāng)
即有遺表上奏天子也?!崩罡nI(lǐng)了言語,匆匆辭去。
孔明強(qiáng)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fēng)吹面,徹骨生寒,
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嘆息良久?;氐綆ぶ校?br>病轉(zhuǎn)沉重,乃喚楊儀分付曰:“王平、廖化、張嶷、張翼、吳懿等,皆忠義之士,
久經(jīng)戰(zhàn)陣,多負(fù)勤勞,堪可委用。我死之后,凡事俱依舊法而行。緩緩?fù)吮?,?br>可急驟。汝深通謀略,不必多囑。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后?!睏顑x泣拜受命。
孔明令取文房四寶,于臥榻上手書遺表,以達(dá)后主。表略曰:
“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shù);死之將至,愿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shí)艱
難,分符擁節(jié),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
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dá)孝道于先皇,布仁
恩于宇下;提拔幽隱,以進(jìn)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fēng)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
別無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
帛,外有贏財(cái),以負(fù)陛下也?!?br> 孔明寫畢,又囑楊儀曰:“吾死之后,不可發(fā)喪??勺饕淮簖?,將吾尸坐于
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nèi);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
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zhèn)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吾軍可令后寨先行,
然后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汝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等他來到,
卻將我先時(shí)所雕木像,安于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將士,分列左右。懿見之必
驚走矣?!睏顑x一一領(lǐng)諾。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
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酌饕詣χ钢?,口中念咒。咒
畢急回帳時(shí),不省人事。眾將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
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復(fù)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
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復(fù)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后,
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于諮請,故復(fù)來耳?!笨酌髟唬骸拔崴乐螅扇?br>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备T唬骸肮螅l可繼之?”孔明曰:“費(fèi)文偉
可繼之?!备S謫枺骸拔膫ブ?,誰當(dāng)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
矣。時(shí)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后杜工部有詩嘆曰: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bào)先生此日傾?;げ宦勈┨柫?,麟臺惟顯著勛名。
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fù)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fù)雅歌聲!”
白樂天亦有詩曰: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
霖。托孤既盡殷勤禮,報(bào)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br> 初,蜀長水校尉廖立,自謂才名宜為孔明之副,嘗以職位閑散,怏怏不平,
怨謗無已。于是孔明廢之為庶人,徒之汶山。及聞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終為
左衽矣!”李嚴(yán)聞之,亦大哭病死,蓋嚴(yán)嘗望孔明復(fù)收己,得自補(bǔ)前過;度孔明
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后元微之有贊孔明詩曰: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
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yīng)嘆古今無!”
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姜維、楊儀遵孔明遺命,不敢
舉哀,依法成殮,安置龕中,令心腹將卒三百人守護(hù);隨傳密令,使魏延斷后,
各處營寨一一退去。
卻說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于西南方,
墜于蜀營內(nèi),三投再起,隱隱有聲。懿驚喜曰:“孔明死矣!”即傳令起大兵追
之。方出寨門,忽又疑慮曰:“孔明善會六丁六甲之法,今見我久不出戰(zhàn),故以
此術(shù)詐死,誘我出耳。今若追之,必中其計(jì)?!彼鞆?fù)勒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
暗引數(shù)十騎,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
卻說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次日,
行軍司馬趙直至,延請入問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夢頭生二角,不
知主何吉兇?煩足下為我決之。”趙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頭
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延大喜曰:“如應(yīng)公言,當(dāng)有重
謝!”直辭去,行不數(shù)里,正遇尚書費(fèi)祎。祎問何來。直曰:“適至魏文長營中,
文長夢頭生角,令我決其吉兇。此本非吉兆,但恐直言見怪,因以麒麟蒼龍解之?!?br>祎曰:“足下何以知非吉兆?”直曰:“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頭
上用刀,其兇甚矣!”祎曰:“君且勿泄漏。”直別去。費(fèi)祎至魏延寨中,屏退
左右,曰:“昨夜三更,丞相已辭世矣。臨終再三囑付,令將軍斷后以當(dāng)司馬懿,
緩緩而退,不可發(fā)喪。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毖釉唬骸昂稳舜碡┫嘀笫拢俊?br>祎曰:“丞相一應(yīng)大事,盡托與楊儀;用兵密法,皆授與姜伯約。此兵符乃楊儀
之令也?!毖釉唬骸柏┫嚯m亡,吾今現(xiàn)在。楊儀不過一長史,安能當(dāng)此大任?他
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馬懿,務(wù)要成功。豈可因丞相一人而廢國家
大事耶?”祎曰:“丞相遺令,教且暫退,不可有違?!毖优唬骸柏┫喈?dāng)時(shí)若
依我計(jì),取長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將軍、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安肯與長史斷后!”
祎曰:“將軍之言雖是,然不可輕動,令敵人恥笑。待吾往見楊儀,以利害說之,
令彼將兵權(quán)讓與將軍,何如?”延依其言。
祎辭延出營,急到大寨見楊儀,具述魏延之語。儀曰:“丞相臨終,曾密囑
我曰:魏延必有異志。今我以兵符往,實(shí)欲探其心耳。今果應(yīng)丞相之言。吾自令
伯約斷后可也?!庇谑菞顑x領(lǐng)兵扶柩先行,令姜維斷后;依孔明遺令,徐徐而退。
魏延在寨中,不見費(fèi)祎來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馬岱引十?dāng)?shù)騎往探消息?;貓?bào)曰:
“后軍乃姜維總督,前軍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延大怒曰:“豎儒安敢欺我!我
必殺之!”因顧謂岱曰:“公肯相助否?”岱曰:“某亦素恨楊儀,今愿助將軍
攻之?!毖哟笙玻窗握静勘隙?。
卻說夏侯霸引軍至五丈原看時(shí),不見一人,急回報(bào)司馬懿曰:“蜀兵已盡退
矣?!避驳阍唬骸翱酌髡嫠酪樱】伤僮分?!”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輕追。當(dāng)
令偏將先往?!避苍唬骸按朔毼嶙孕?。”遂引兵同二子一齊殺奔五丈原來;吶
喊搖旗,殺入蜀寨時(shí),果無一人。懿顧二子曰:“汝急催兵趕來,吾先引軍前進(jìn)?!?br>于是司馬師、司馬昭在后催軍;懿自引軍當(dāng)先,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yuǎn),乃
奮力追趕。忽然山后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
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xiāng)侯諸葛亮”。懿大驚失色。定睛看時(shí),
只見中軍數(shù)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絳。
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jì)矣!”急勒回馬便走。背后姜維大
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jì)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
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shù)。司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兩員魏將趕上,
扯住馬嚼環(huán)叫曰:“都督勿驚。”懿用手摸頭曰:“我有頭否?”二將曰:“都
督休怕,蜀兵去遠(yuǎn)了?!避泊肷?,神色方定;睜目視之,乃夏侯霸、夏侯惠
也;乃徐徐按轡,與二將尋小路奔?xì)w本寨,使眾將引兵四散哨探。
過了兩日,鄉(xiāng)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時(shí),哀聲震地,軍中揚(yáng)起白旗:
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維引一千兵斷后。前日車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嘆曰:
“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dá)?!焙?br>人有詩嘆曰:
“長星半夜落天樞,奔走還疑亮未殂。關(guān)外至今人冷笑,頭顱猶問有和無!”
司馬懿知孔明死信已確,乃復(fù)引兵追趕。行到赤岸坡,見蜀兵已去遠(yuǎn),乃引
還,顧謂眾將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遂班師回。一路上見孔明
安營下寨之處,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嘆曰:“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
長安,分調(diào)眾將,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陽面君去了。
卻說楊儀、姜維排成陣勢,緩緩?fù)巳霔iw道口,然后更衣發(fā)喪,揚(yáng)幡舉哀。
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隊(duì)正回到棧閣道口,忽見前面火光沖天,
喊聲震地,一彪軍攔路。眾將大驚,急報(bào)楊儀。正是:已見魏營諸將去,不知蜀
地甚兵來。未知來者是何處軍馬,且看下文分解。
是司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來探視虛實(shí)。汝可急出迎敵?!蔽貉宇I(lǐng)命,出帳上馬,
引兵殺出寨來。夏侯霸見了魏延,慌忙引軍退走。延追趕二十余里方回??酌髁?br>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姜維入帳,直至孔明榻前問安??酌髟唬骸拔岜居咧冶M力,恢復(fù)中原,重
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吾平生所學(xué),已著書二十四篇,計(jì)十萬四千
一百一十二字,內(nèi)有八務(wù)、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dú)
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維哭拜而受??酌饔衷唬骸拔嵊小B弩’之法,不曾
用得。其法矢長八寸,一弩可發(fā)十矢,皆畫成圖本。汝可依法造用。”維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諸道,皆不必多憂;惟陰平之地,切須仔細(xì)。此地雖險(xiǎn)峻,久
必有失?!庇謫抉R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jì);囑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計(jì)
行之?!贬奉I(lǐng)計(jì)而出。少頃,楊儀入。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
“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shí),汝與臨陣,方開此囊。那時(shí)自有斬魏延之人也?!?br>孔明一一調(diào)度已畢,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蘇,便連夜表奏后主。后主聞奏大驚,
急命尚書李福,星夜至軍中問安,兼詢后事。李福領(lǐng)命,趲程赴五丈原,入見孔
明,傳后主之命,問安畢??酌髁魈樵唬骸拔岵恍抑械绬释?,虛廢國家大事,得
罪于天下。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輔主。國家舊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
可輕廢。吾兵法皆授與姜維,他自能繼吾之志,為國家出力。吾命已在旦夕,當(dāng)
即有遺表上奏天子也?!崩罡nI(lǐng)了言語,匆匆辭去。
孔明強(qiáng)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fēng)吹面,徹骨生寒,
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嘆息良久?;氐綆ぶ校?br>病轉(zhuǎn)沉重,乃喚楊儀分付曰:“王平、廖化、張嶷、張翼、吳懿等,皆忠義之士,
久經(jīng)戰(zhàn)陣,多負(fù)勤勞,堪可委用。我死之后,凡事俱依舊法而行。緩緩?fù)吮?,?br>可急驟。汝深通謀略,不必多囑。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后?!睏顑x泣拜受命。
孔明令取文房四寶,于臥榻上手書遺表,以達(dá)后主。表略曰:
“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shù);死之將至,愿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shí)艱
難,分符擁節(jié),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
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dá)孝道于先皇,布仁
恩于宇下;提拔幽隱,以進(jìn)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fēng)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
別無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
帛,外有贏財(cái),以負(fù)陛下也?!?br> 孔明寫畢,又囑楊儀曰:“吾死之后,不可發(fā)喪??勺饕淮簖?,將吾尸坐于
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nèi);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
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zhèn)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吾軍可令后寨先行,
然后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汝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等他來到,
卻將我先時(shí)所雕木像,安于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將士,分列左右。懿見之必
驚走矣?!睏顑x一一領(lǐng)諾。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
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酌饕詣χ钢?,口中念咒。咒
畢急回帳時(shí),不省人事。眾將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
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復(fù)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
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復(fù)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后,
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于諮請,故復(fù)來耳?!笨酌髟唬骸拔崴乐螅扇?br>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备T唬骸肮螅l可繼之?”孔明曰:“費(fèi)文偉
可繼之?!备S謫枺骸拔膫ブ?,誰當(dāng)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
矣。時(shí)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后杜工部有詩嘆曰: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bào)先生此日傾?;げ宦勈┨柫?,麟臺惟顯著勛名。
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fù)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fù)雅歌聲!”
白樂天亦有詩曰: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
霖。托孤既盡殷勤禮,報(bào)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br> 初,蜀長水校尉廖立,自謂才名宜為孔明之副,嘗以職位閑散,怏怏不平,
怨謗無已。于是孔明廢之為庶人,徒之汶山。及聞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終為
左衽矣!”李嚴(yán)聞之,亦大哭病死,蓋嚴(yán)嘗望孔明復(fù)收己,得自補(bǔ)前過;度孔明
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后元微之有贊孔明詩曰: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
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yīng)嘆古今無!”
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姜維、楊儀遵孔明遺命,不敢
舉哀,依法成殮,安置龕中,令心腹將卒三百人守護(hù);隨傳密令,使魏延斷后,
各處營寨一一退去。
卻說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于西南方,
墜于蜀營內(nèi),三投再起,隱隱有聲。懿驚喜曰:“孔明死矣!”即傳令起大兵追
之。方出寨門,忽又疑慮曰:“孔明善會六丁六甲之法,今見我久不出戰(zhàn),故以
此術(shù)詐死,誘我出耳。今若追之,必中其計(jì)?!彼鞆?fù)勒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
暗引數(shù)十騎,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
卻說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次日,
行軍司馬趙直至,延請入問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夢頭生二角,不
知主何吉兇?煩足下為我決之。”趙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頭
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延大喜曰:“如應(yīng)公言,當(dāng)有重
謝!”直辭去,行不數(shù)里,正遇尚書費(fèi)祎。祎問何來。直曰:“適至魏文長營中,
文長夢頭生角,令我決其吉兇。此本非吉兆,但恐直言見怪,因以麒麟蒼龍解之?!?br>祎曰:“足下何以知非吉兆?”直曰:“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頭
上用刀,其兇甚矣!”祎曰:“君且勿泄漏。”直別去。費(fèi)祎至魏延寨中,屏退
左右,曰:“昨夜三更,丞相已辭世矣。臨終再三囑付,令將軍斷后以當(dāng)司馬懿,
緩緩而退,不可發(fā)喪。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毖釉唬骸昂稳舜碡┫嘀笫拢俊?br>祎曰:“丞相一應(yīng)大事,盡托與楊儀;用兵密法,皆授與姜伯約。此兵符乃楊儀
之令也?!毖釉唬骸柏┫嚯m亡,吾今現(xiàn)在。楊儀不過一長史,安能當(dāng)此大任?他
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馬懿,務(wù)要成功。豈可因丞相一人而廢國家
大事耶?”祎曰:“丞相遺令,教且暫退,不可有違?!毖优唬骸柏┫喈?dāng)時(shí)若
依我計(jì),取長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將軍、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安肯與長史斷后!”
祎曰:“將軍之言雖是,然不可輕動,令敵人恥笑。待吾往見楊儀,以利害說之,
令彼將兵權(quán)讓與將軍,何如?”延依其言。
祎辭延出營,急到大寨見楊儀,具述魏延之語。儀曰:“丞相臨終,曾密囑
我曰:魏延必有異志。今我以兵符往,實(shí)欲探其心耳。今果應(yīng)丞相之言。吾自令
伯約斷后可也?!庇谑菞顑x領(lǐng)兵扶柩先行,令姜維斷后;依孔明遺令,徐徐而退。
魏延在寨中,不見費(fèi)祎來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馬岱引十?dāng)?shù)騎往探消息?;貓?bào)曰:
“后軍乃姜維總督,前軍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延大怒曰:“豎儒安敢欺我!我
必殺之!”因顧謂岱曰:“公肯相助否?”岱曰:“某亦素恨楊儀,今愿助將軍
攻之?!毖哟笙玻窗握静勘隙?。
卻說夏侯霸引軍至五丈原看時(shí),不見一人,急回報(bào)司馬懿曰:“蜀兵已盡退
矣?!避驳阍唬骸翱酌髡嫠酪樱】伤僮分?!”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輕追。當(dāng)
令偏將先往?!避苍唬骸按朔毼嶙孕?。”遂引兵同二子一齊殺奔五丈原來;吶
喊搖旗,殺入蜀寨時(shí),果無一人。懿顧二子曰:“汝急催兵趕來,吾先引軍前進(jìn)?!?br>于是司馬師、司馬昭在后催軍;懿自引軍當(dāng)先,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yuǎn),乃
奮力追趕。忽然山后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
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xiāng)侯諸葛亮”。懿大驚失色。定睛看時(shí),
只見中軍數(shù)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絳。
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jì)矣!”急勒回馬便走。背后姜維大
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jì)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
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shù)。司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兩員魏將趕上,
扯住馬嚼環(huán)叫曰:“都督勿驚。”懿用手摸頭曰:“我有頭否?”二將曰:“都
督休怕,蜀兵去遠(yuǎn)了?!避泊肷?,神色方定;睜目視之,乃夏侯霸、夏侯惠
也;乃徐徐按轡,與二將尋小路奔?xì)w本寨,使眾將引兵四散哨探。
過了兩日,鄉(xiāng)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時(shí),哀聲震地,軍中揚(yáng)起白旗:
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維引一千兵斷后。前日車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嘆曰:
“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dá)?!焙?br>人有詩嘆曰:
“長星半夜落天樞,奔走還疑亮未殂。關(guān)外至今人冷笑,頭顱猶問有和無!”
司馬懿知孔明死信已確,乃復(fù)引兵追趕。行到赤岸坡,見蜀兵已去遠(yuǎn),乃引
還,顧謂眾將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遂班師回。一路上見孔明
安營下寨之處,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嘆曰:“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
長安,分調(diào)眾將,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陽面君去了。
卻說楊儀、姜維排成陣勢,緩緩?fù)巳霔iw道口,然后更衣發(fā)喪,揚(yáng)幡舉哀。
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隊(duì)正回到棧閣道口,忽見前面火光沖天,
喊聲震地,一彪軍攔路。眾將大驚,急報(bào)楊儀。正是:已見魏營諸將去,不知蜀
地甚兵來。未知來者是何處軍馬,且看下文分解。

猜你喜歡:
- 《清史稿》 ○萬(子扈爾干、孟格布祿、扈爾干子岱善、孟格布祿子吳爾古代) 楊吉砮(兄清佳砮、楊吉砮子納林布祿、金臺石、清佳砮子布寨、布寨子布揚(yáng)
- 《宋史》 ○李衡 王自中 家愿 張綱 張大經(jīng) 蔡洸 莫濛 周淙 劉章 沈作賓 李衡,字彥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
- 《高龍巴》 預(yù)定出發(fā)那天,一切包裝停當(dāng),一大早就搬運(yùn)上船;但帆船要等傍晚微風(fēng)轉(zhuǎn)向的時(shí)候才能啟航.利用等船的時(shí)間,上
- 《后漢書》 左雄字伯豪,南陽涅陽人也。安帝時(shí),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請托,雄常閉門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 永建
- 《尚書》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
- 《新唐書》 ◎蘇世長(良嗣 弁) 韋云起 孫伏伽 張玄素 蘇世長,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騎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縣侯
- 《鹽鐵論》 ◎褒賢第十九大夫曰:“伯夷以廉饑,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虧大體,匹夫匹婦之為諒也,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蘇秦、張儀,智
- 《世說新語》 1.陳仲舉嘗嘆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者器。譬諸寶劍,則世之干將?!? 2.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fēng)?!? 3.謝子微見許
- 《舊唐書》 ◎高宗中宗諸子 ○燕王忠 原王孝 澤王上金 許王素節(jié) 孝敬皇帝弘(裴居道附) 章懷太子賢(賢子邠王守禮) 懿德太子
- 《清史稿》 ◎諸臣封爵世表一 《史記》、《漢書》皆表列侯。明史世表亦及功臣。清於封爵,皆仿古制。世及為禮,視漢特優(yōu)。非罔替者,甲令按等皆有
- 《尚書》 武王崩,三監(jiān)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 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
- 《新唐書》 ◎韋張嚴(yán)韓 韋皋,字城武,京兆萬年人。六代祖范,有勛力周、隋間。皋始仕為建陵挽郎,諸帥府更辟,擢監(jiān)察御史。張鎰節(jié)度鳳翔,署營田
- 《魏書》 ◎顯祖紀(jì) 顯祖獻(xiàn)文皇帝,諱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長子也。母曰李貴人。興光元年秋七月,生于陰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為皇太子。聰睿機(jī)
- 《醒世恒言》 年少爭夸風(fēng)月,場中波浪偏多。有錢無貌意難和,有貌無錢不可。 就是有錢有貌,還須著意揣摩。知情識趣俏哥哥,此道誰人賽我。
- 《宋史》 ◎忠義十 ○陳東 歐陽澈 馬伸 呂祖儉 呂祖泰 楊宏中 華岳 鄧若水 僧真寶 莫謙之 徐道明 陳東,
- 《楚辭》 登九靈兮游神,靜女歌兮微晨。 悲皇丘兮積葛,眾體錯兮交紛。 貞枝抑兮枯槁,枉車登兮慶云。 感余志兮慘栗,心愴愴兮自
- 《六朝文絜》 蓋聞繁弱登御,然后高墉之功顯;孤竹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主,必假遠(yuǎn)邇之器;蘊(yùn)匱之才,思托大音之和。伏見處士廣陵戴若思,年三
- 《元史》 ◎刑法二 ○職制下 諸職官戶在軍籍,管軍官輒追逮其身者,禁之。諸中外大小軍官,不能以法撫循軍人而又害之者,從監(jiān)察御史廉訪
- 《宋史》 ○楊業(yè)(子延昭等 王貴附) 荊罕儒(從孫嗣) 曹光實(shí)(從子克明)張暉 司超 楊業(yè),并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yè)幼
- 《爾雅》 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jīng),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大瑟謂之灑,大琴謂之離。 大鼓謂之鼖,小者謂之應(yīng)。 大磬謂之毊
評論
發(fā)表評論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
-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崔護(hù)《五月水邊柳》
-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萬里高。李白《觀放白鷹二首》
- 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 重見金英人未見。相思一夜天涯遠(yuǎn)。晏幾道《蝶戀花· * 開時(shí)傷聚散》
- 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誰與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縷鳳》
- 錦帶吳鉤,征思橫雁水。
- 不 愛其親,豈能及物?姚思廉《陳書·列傳·卷十三》
-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歐陽修《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