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草書秋懷二章》
作者:鮮于樞 書體:草書 2018-03-25 19:39:08
標(biāo)簽:鮮于樞,草書,秋懷二章
鮮于樞《草書秋懷二章》紙本冊頁 行草書 縱352厘米 橫45.5、3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懷詩冊》系鮮于樞感懷秋夜之景而作,“奉湛淵作者一笑”,說明是寄給白埏的。末款署“樞頓首”。
此帖同《秋興詩》筆意相近,也應(yīng)是鮮于樞在江浙時所書。唯紙質(zhì)不如前帖精良,因此干筆較多,但筆勢連貫舒展,牽連轉(zhuǎn)折交待分明,仍是伯幾書的精品。
此帖為清宮舊藏之物,鑒藏印記有“飛龍舞風(fēng)”(朱文)、“宋犖審定”(朱文)。
歷代著錄:《石渠寶笈初編》(《宋元寶翰冊》之一)。
釋文:
秋懷二章
清夜不能寐,起坐鳴
玉琴。琴聲一何繁,
惕然傷我心。去古日益
遠(yuǎn)世俗安姓淫。道喪
器亦非,其源不可尋。嗟
余生苦晚,念此涕滿襟。
旨哉靖節(jié)言,千載獨知
音。
仲秋夜苦長,客子眠亦遲。
披衣步中庭,月明風(fēng)凄凄。
仰看鴻雁行,俯聽蟋蟀啼。
蟲鳥固微物,出處各
有時。還坐讀我書,
毋效楚客悲。近作如此,奉
湛淵作者一笑。樞頓首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鮮于樞書法,可方便查詢。


鮮于樞書法欣賞:
- 鮮于樞草書《杜甫魏將軍歌詩》
- 鮮于樞題《柳公權(quán)神策軍碑》
- 鮮于樞《行草詩贊卷》
- 鮮于樞行書《王安石雜詩卷》
- 鮮于樞《草書韓愈石鼓歌》
- 鮮于樞行書《跋定武蘭亭序》
- 鮮于樞小楷《老子道德經(jīng)卷》
- 鮮于樞《草書韓愈石鼓歌》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 鮮于樞行書《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
- 鮮于樞行書《跋趙孟頫書前后赤壁賦》
猜你喜歡:
- 釋祖瑛跋《趙孟頫飲馬圖卷》,行楷,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龍性難馴萬里姿,骎骎只欲望風(fēng)馳。奚官毋惜斗升水,要載君王
- 楊維楨《跋張雨自書詩冊》 紙本 32.8×21cm ,書于至正21年(1361),吉林省博物館藏 釋文:右句
- 【釋文】天雨頓首。近因澱湖社集。愛其風(fēng)物。遂結(jié)茆于西靜住庵云缽道人居之東。則陳仲遠(yuǎn)暨楊方塘實主其事。地故有凈室三楹。并少竹樹。小閣野眺。
- 【釋文】黃華山真隱,一行涉世,便覺俗狀可憎,時拈禿筆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王庭筠題《幽竹枯槎圖》卷,絹本,38.1×217.7cm
- 元 趙麟《衡唐帖》 頁,行書, 紙本墨筆 28.2x2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麟《衡唐帖》鑒藏印有“安岐儀周書畫之
- 程文跋《趙孟頫行書三段卷》,元,紙本,楷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顔公乞米能留帖,王子籠鵝為寫經(jīng)不解,吳興閑紙筆天書云篆共
- 張雨《寄彝齋、雲(yún)林諸公五言詩札》 紙本 上29.3×34.1cm 下29.1x28.2cm 無紀(jì)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五
- 柯九思的書法傳世作品絕少,現(xiàn)珍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跋陸浚之《皇極賦》一作可為其存世作品中的精品。該跋為行書紙本,縱28.
- 【釋文】西溪先生昔謝運司幕買屋 湖濱居閑十年所以文章字畫大 進深非得之途人語蓋在家庭(走甬)侍 先考嘗言之至?xí)墓私獾梅菨撛?已意云讀
- 楊維楨《題楊竹西高士小像卷》 31.4×80.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楊維楨書。書于至正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