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竹西草堂志》
作者:楊維楨 書體:行書 2016-03-27 14:08:54
【導(dǎo)讀】他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其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歷來對他評價(jià)很高。他是元代詩壇領(lǐng)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 在元末文壇獨(dú)領(lǐng)風(fēng)騷40余年。他長于樂府詩,多以史事及神話傳說為題材。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lián)翩,縱橫奇詭,眩人耳目,在明初有“文妖”之譏。但也不乏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作,所創(chuàng)《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有近二十種。他的音樂的造詣也極深,特別是善吹鐵笛,其“鐵笛道人”的別號即因此而來。
他,就是元代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楊維楨!
楊維楨畫像
楊維楨書法取法高古,來源于漢晉,風(fēng)格剛勁,成就很高,特別是對索靖的章草很有領(lǐng)悟,而且能將章草、隸書、行書的筆意熔于一爐,并加以發(fā)揮。他的字,粗看東倒西歪、雜亂無章,實(shí)際骨力雄健、汪洋恣肆。如果說把趙孟頫比作優(yōu)美的代表,那他則是壯美的典范。書法的抒情性在他這里得到充分的張揚(yáng)。
楊維楨《竹西草堂志》紙本,墨跡,27.5×169.1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
竹西志。有騷一章,章十二句。客有二三子,持竹西楊公子卷來見鐵崖道人者。一辯曰:大夏之西,有懈谷之竹,斷兩節(jié)而吹之,協(xié)夫鳳皇(凰),此吾公子之所以取號也。一辯曰:首陽之西,孤竹之二子居焉,清風(fēng)可以師表百世,此吾公子之所以取號也。一辯曰:江都之境,有竹西之歌吹,騷人醉客之所歌詠,此吾公子之所以取號也。道人莞爾而笑曰:求竹西者,何其遠(yuǎn)也哉。伶?zhèn)悈f(xié)律于懈竹,未既竹之用也。孤竹之子,餓終于首陽,亦適乎中庸道也。廣陵歌吹,又淫哇之靡,竹之所嫌也。地?zé)o往而無竹,不必在淇在渭,在少室,在長石。羅浮慈姥,文竹之所也。公子居云之奧,箓蕩之所敷,篋鎔管之所蕞,結(jié)亭一所,在
竹之右,即吾竹西也,奚求諸遠(yuǎn)哉。雖然,東家之西,乃西家之東也,竹又何分東西界哉。吾想夕陽下春,新月在庚,閶闔從兌,至公子鼓琴亭之所。歌商聲若出金石,不知協(xié)律之有懈谷,餓隱之有西山,騷人醉客之有平山堂也。推其亭于兔園,莫非吾植。推其西于東南,莫非吾美。二三子何求西之隘哉。三子者,矍然失容,偞然下意,逡巡而退,道人復(fù)為之歌。明日,公子來請?jiān)唬合壬?,善言余竹西者,乞書諸亭為志。歌曰:望便娟兮云之篁,結(jié)氤氳兮成堂,百草棼而易薷兮,孰與玩斯遺芳。曰美人之好修兮,辟氛垢而清涼,豈大東之無所兮,若稽首乎西皇。虛中以象道兮,體圜以用方,又烏知吾之所兮,為西為東。鐵笛道人,為李黼榜第二甲進(jìn)士、會稽楊維禎也。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楊維楨書法,可方便查詢。


楊維楨書法欣賞:
- 楊維楨行書 《題鄒復(fù)雷春消息圖卷》
- 楊維楨行書《游仙唱和詩冊》
- 楊維楨行草《真鏡庵募緣疏卷》
- 楊維楨·城南唱和詩卷
- 楊維楨《跋鄧文原急就章》
- 楊維楨小楷《 周上卿墓志銘》
- 楊維楨行書《元夕與婦飲詩》
- 楊維楨·草書題錢譜
- 楊維楨《夢梅花處詩序卷》
- 楊維楨《贈裝潢蕭生顯序卷》
猜你喜歡:
- 張雨跋《趙孟頫行書三段卷》,元,紙本,行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唐吳貞節(jié)薦李太白于玄宗,負(fù)天下大名不過一翰林供奉,我谷翁
- 王蒙《跋趙孟頫蘭亭十六跋》 楷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跋作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王蒙記述了在蘇州得到外祖父趙
- 張雨行書《題畫詩帖頁》,元,紙本,縱29.3cm,橫148.5cm,行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清才絕似王摩詰,愛向高
- 唐珙題《趙孟頫飲馬圖卷》,行楷,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將軍西征過昆侖,戰(zhàn)馬渴死心如焚。防勛脫鞍瀉汗血,一飲瑤池三尺雪。身
- 孔子是儒學(xué)宗師。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后,歷代皆尊孔崇儒。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特詔命孔子加謚為“大成至圣文宣王”。這
- 王蒙《愛厚帖》,紙本,行書,縱33.3厘米,橫58.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蒙書學(xué)趙孟頫,學(xué)得極像。從此帖可以看出,不僅點(diǎn)畫轉(zhuǎn)折
- 吳鎮(zhèn)《草書題王右丞雪溪圖詩二首軸》紙本 38×24.5cm 濟(jì)南市博物館藏釋文:繞徑沾衣濕,登臺試屐危。乾坤增壯觀,江海得深期。歷亂
- 倪瓚題《幽澗寒松圖》 倪瓚《幽澗寒松圖》立軸 紙本 縱59.7厘米 橫5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幅是為友人
- 《文賦》為墨跡本,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據(jù)《石渠寶笈》載,縱26.6厘米,橫370厘米,全卷共144行,計(jì)1658字,其中行楷1
- 倪瓚《呈久成札》,易恒字久成 ,昆山人。香港中文大學(xué)藏 倪瓚與易久成書釋文:瓚啟。數(shù)日不面 ,悵惘良深。風(fēng)雨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