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草書九帖(大觀帖)釋文
作者:王獻之 書體:草書 2016-04-24 15:28:39
標簽:王獻之,大觀帖
王獻之名下草書九帖(大觀帖)釋文:
(一) 江州帖
吾當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當具東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當自力無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諸謝當有,有便是見。今當語之,大理盡此。信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以)作書紀(殆)若不可識。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王獻之書法,可方便查詢。


王獻之書法欣賞:
- 王獻之·余杭帖
- 王獻之行草《不謂帖》
- 王獻之草書《蘭草帖》
- 王獻之草書《送梨帖》
- 王獻之行書《保母帖》
- 王獻之行書《鄱陽帖》
- 王獻之《中秋帖》
- 王獻之行草《奉別帖》拓本
- 王獻之《敬祖帖》拓本五種
- 王獻之行書《余杭帖》
猜你喜歡:
- 《謝鯤墓志》,1964年9月10日,出土于南京中華門外戚家山殘墓中。橫腰被推土機挖去數(shù)字。立于東晉泰寧元年(323)十一月。志長
- 三國·吳 蘇建《禪國山碑》(傳) 又稱《封禪國山碑》、《天紀碑》。篆書,三國·吳天璽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傳為
- 孫保造像記拓片 《孫保造像記》,全稱《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約刻于太和,景明年間。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
- 【釋文】獻之白:思戀,觸事彌至。獻之既欲過余杭,州將若比還京,必視之。來月十左右,便當發(fā)。奉見無復日,比告何喻?愿復盡珍重理。獻之白。
- 《元簡墓志》,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誌石呈長方形,高73厘米,殘寬33厘米,誌文正書8行,行18字,誌石右端殘缺。1926年河南洛陽
- 龍門二十品之《元燮造像題記》,全稱《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王元燮為亡祖等造像題記》。正書,可見九十五字,并有淺刻佛像二幅。書法峻美,結(jié)
-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樼穑ń駥偕綎|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
- 《大方廣華嚴經(jīng)》是我國重要的大乘經(jīng)典,有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的六十卷本與武周實叉難陀所譯的八十卷本兩種,這件寫經(jīng)書東晉六十卷本第三卷的〈盧舍那
- 《高道悅墓志》,北魏神龜二年(公元519年)刊,1969年出土于山東省德州城北胡官營,同時出土的還有其夫人《李氏墓志》。隨即藏德州圖書館,1
- 《張玄墓志》簡介:《張玄墓志銘》全稱《魏故南陽張玄墓志銘》。清代因避清圣祖玄燁之諱而改稱《張黑女墓志》??逃诒蔽浩仗┰辏?31年)十月
評論
發(fā)表評論